王权与神权的对抗

王权与神权的对抗

人类最早的政权都属于宗教政体,因为使人类定居下来的人并不是国王或者军事首领,而是能够给聚居者带去丰收的祭祀。苏美尔早期统治者就全部是僧侣的领袖。

宗教政权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僧侣在统治民众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善于凝聚人心。人们在神秘感、敬畏感和对生活的希望的促使下对僧侣们格外归顺。僧侣能够召集治下民众对外作战。但遗憾的是,这种战争集团的战斗力是非常孱弱的。僧侣的统治方式和生活习惯决定了他们成不了一名合格的军事统帅。

由于宗教的排他性,每个宗教组织都有着极强的凝聚性。庙宇中的僧侣甚至能够为他所信奉的神灵付出一切,包括生命。在那个时候,大规模的宗教还很少,更多的是零散的神灵崇拜。往往一个村庄信奉一个神灵,与它相邻的另一个村庄却供奉另一个。于是阻止治下民众改信其他宗教成了僧侣的重要工作之一。此外,由于宗教天然的“帮派”性质,他们可以集体改变自己的信仰,但却不会和其他信仰的宗教组织合作。所以,在刚开始宗教政权占主要地位的时候,各个政权之间不断爆发冲突。

历史证明,苏美尔人在被闪米特人征服以前,一直处于这种相互对抗的状态之中。这种对抗在苏美尔人的庙宇遗址上留下了数不清的证明痕迹。

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宗教政权统治社会的情况在2 500年以前就结束了。但是美洲的宗教政权却一直持续到了1 000年以前。在中美洲和尤卡里,僧侣和祭司是绝对的统治者;在墨西哥,虽然有君主统治,但神权也是能够与君权相抗衡的存在;在秘鲁,君主很像埃及的法老;而在已经消失了的玛雅文化中,宗教人员更是处在一个掌握生杀大权的优越地位上。

就像前面我们所说的,僧侣有着自己天然的两大缺陷:不善于军事,对其他宗教有排他性。这就给世俗的王权提供了崛起的契机。面对侵略,或者外来的强敌征服了宗教政权,僧侣统治者们就必须让位于外来的王权;或者僧侣们推举出一个军事首领,对外抵御侵略。这些军事首领在平时也会掌握一定的权力,衍生出一系列统治阶层和军队组织。当军事首领的权力发展到一定地步,他们就会开始涉足民政。由此,宗教政权又面临了危机。纵观人类历史,王权和神权之间始终进行着激烈的斗争。越是在古老的文明中心,这种斗争进行得越激烈。

后来征服了欧洲大部分原始文明的雅利安族,在飞速进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没有经历太多的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其原因就是他们进入文明时代较晚。当他们征服了远比自己先进的含米特族或闪米特族时,这些先进文明中神权和王权已经斗争很久了。雅利安人很容易做出自己的选择。

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早期,神权占据了重要地位。后来,王权逐渐崛起,并最终取代了神权统治国家。这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最初的时候,神权占据绝对上风。因为僧侣们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拥有民众的拥护。与之相比,王权显得野蛮得多。可是后来,在两者之间的斗争中,王权逐渐获得了战胜的胜利。王权大多拥有军事指挥权,于是他们就可以从战争和俘虏中获得拥有知识、能够蛊惑人心的仆从。渐渐地,国王拥有了和神权对抗的实力,宫廷成了文化的中心。商人和外国人开始转而和宫廷打交道,由此国王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接收了更多的信息。

由于许多僧侣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进入了庙宇,所以经过漫长的学习,他们大多成了博学的人。这些人思想活泼,对权力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这就造成了王权与神权之间斗争的加剧。不过,僧侣也不一定就是保守和落后的代名词。有的时候是睿智的国王反对思想狭隘的僧侣,可也有的时候是维护文明准则的僧侣制约残暴的国王。

这种冲突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透过一些特定的、突出的事例加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