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的末路

罗马共和的末路

提比里乌斯·格拉古是罗马平民心中最杰出的反抗领袖之一。在人们看来,他是除西庇阿·阿非利加外最诚实伟大的人。最初格拉古是个提倡和平变革的改革家,他试图恢复自由农民的财产,因为在他看来,自由农民是罗马军团的中坚力量——这是在布匿战争中总结出的结论。面对逐渐衰败的罗马军团,格拉古提出要藏兵于农。可是格拉古却不知道,与把农民转移到城镇相比,让习惯了城镇生活的农民们再回到田野中去是多么不容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格拉古提出要在罗马恢复《李锡尼法案》。关于《李锡尼法案》我们在上一章曾详细介绍过。

《李锡尼法案》在罗马数次被恢复,然后又数次被废止。这是因为元老院的大贵族们极力反对这项法案。结果,格拉古转向平民,试图鼓吹建立一个平民政府。期间,他被授权审核所有地主的地契。这时,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格拉古兄弟雕像

公元前133年,亚洲一个叫珀加蒙的小国的国王阿塔罗斯逝世了。他留下遗嘱说要把自己的国家并入罗马。这个遗嘱的动机很令人费解,因为作为罗马盟国,珀加蒙根本不用担心受人欺负。不过,不管阿塔罗斯的目的是什么,他的遗嘱还是让罗马元老院贵族间爆发了激烈的争夺——阿塔罗斯就是把自己的国家交出去让人瓜分的。当然,在珀加蒙也住着许多罗马商人,他们对珀加蒙并入罗马乐见其成。阿塔罗斯的馈赠令人惊奇,更让人惊奇的是许多其他地方也跟着学起来。公元前96年,北非的昔兰尼加自愿加入罗马;公元前81年,埃及国王亚历山大二世也把埃及馈赠给了罗马;公元前74年,比提尼亚国王又把比提尼亚遗赠给罗马。尤其是埃及的馈赠,其价格太高,以至于罗马的元老们都失去了接受馈赠的勇气。

这种馈赠行为的动机我们暂不讨论,不过格拉古却有了一个谴责贵族富人贪婪的机会。他甚至下令把阿塔罗斯的馈赠全部分给平民——变卖馈赠的所得将用来购买种子、牲畜和农具,以提供给试图重建家园的人。这一建议在罗马贵族阶层引起了轩然大波。格拉古也因此被卷进了罗马烦琐的选举制度里面。

格拉古要想把自己的建议推行下去,就必须继续担任保民官。可是根据当时罗马的法律,连续担任两届保民官是违法行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依然决定参加第二次保民官选举。无比支持他的平民们携带武器闯进罗马城参与投票,元老院则一片大哗,他们叫嚷说试图进行独裁暴政的人出现了。双方在朱庇特神殿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其实,我们也可以把这次冲突看作是对革命者的屠杀:将近300名格拉古的支持者被杀,他本人也被两个元老用一条破板凳活活打死。紧接着,一场针对革命者的大清洗开始了。格拉古一系的人全部遭到了流放。幸亏全国的格拉古支持者都站起来抗议,才逼得元老们不得不收敛许多。与这次惨剧息息相关的大祭司长西庇阿·纳西卡不得不逃亡国外暂避风头。面对不稳的政局,小西庇阿建议全体罗马人都应该有选举权,可是他的这个建议还没来得及实施,就去世了。

提比里乌斯·格拉古死后,他的弟弟盖约·格拉古继任保民官。盖约执行的是一些令史学家备感疑惑的苛政:他增加各省赋税——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挑起新兴既得利益者与元老院贵族之间的矛盾;授权给骑士在亚洲征收新税种;并且命令骑士组建专门针对勒索的法庭。在公共事务上,盖约最突出的政绩就是修筑道路,他也因此被人污蔑趁机中饱私囊。盖约再一次提出要给全体罗马人以公民权,而且增加了分给罗马公民的廉价谷物配给。对盖约的政策我们不做过多评价,但有一点毫无疑问:他的做法引起了元老院贵族的不满。公元前121年,盖约步他哥哥后尘,与3 000名支持者一起被贵族屠杀于街头。盖约的头颅被挑在矛尖上带到元老院。据说,为了能够领到与盖约头颅等重的黄金,杀死盖约的人甚至在他的头颅里面灌满铅。元老院对革命的残酷镇压并没有给自己带来长治久安。此后不到10年,平民再一次造反了!

公元前118年,曾经在驻西班牙罗马军团中服役4年的朱古达窃取了努米底亚王国的王位。努米底亚王国建立于迦太基的废墟上。朱古达对罗马人性格非常熟悉。所以为了避免罗马进行军事干涉,他花巨资收买了派来调查的贵族和指挥罗马军队的将领。对此,当时的罗马民众极为愤慨。他们在群情激奋中推举一个名叫马略的出身卑贱但极有能力的士兵为执政官。与格拉古兄弟招募自由农民为士兵的做法不同,职业军人出身的马略更善于走捷径,强调职业化、标准化,所以他在穷人中招募军队,不论出身贵贱,给予高额军饷,严加训练,成军后迅速攻打朱古达。公元前106年,前后持续了7年的战争结束,朱古达被俘获押至罗马。在战争中,马略建起了一支没有其他利害关系而只靠军饷维系起来的职业军队。也许是依靠这支军队,马略此后又非法担任执政官7年之久。公元前102至公元前101年,马略两次率军击败了穿过高卢试图袭击罗马的日耳曼人,这让马略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崇高声望。

就当时罗马国内的情况而言,马略带来的一连串胜利给元老院以很大的支持,可是民间的不满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泄。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想要完全依靠政治手段消弭这种不满是很难的。当时罗马还没有给全体国民完全的选举权,对此民间呼声很高。随着持极端民主观念的平民领袖萨图尼努斯和格劳西亚被暗杀,元老们更加无法平息民愤了。可是,元老们却不知道有丝毫的收敛。公元前91年,前后有两位为平民说话的保民官被元老们诬陷、暗杀。这些猖獗的行为终于引起了愤怒的民众的反抗,起义的大火瞬间燃遍意大利。

此后两年,罗马经历了被历史学家称为“社会战争”的内战。内战双方是罗马元老院和它的意大利同盟。双方各代表了一种治国思想。在殖民战争中久经沙场的罗马军团在意大利国土上烧杀抢掠,大批罗马平民沦为奴隶。马略和一个贵族将军苏拉共同指挥罗马军团。苏拉曾经在非洲与马略并肩作战,两人之间有很深的私人恩怨。这次虽然两人携手作战,可是却战果不明显。起义军一直没有被彻底击败。战争结束的原因是元老院决定“投降”。他们提出要在“某些原则”上做出让步,于是起义军散伙了。当然,元老院并不是真的投降,他们又开始用熟练的政治伎俩欺骗平民。

公元前88年,第二次大起义爆发。起义爆发的缘由是保民官苏尔皮奇乌斯提出了一项有关借贷的新法律,它触及了贵族元老的利益,于是执政官们就宣布停止办公,以试图拖延新法的实施。对这项法律抱有希望的平民马上发起了暴动。苏尔皮奇乌斯的跟随者把执政官们赶出了罗马广场,暴动开始了。这次内战中,马略和苏拉之间的矛盾彻底暴露出来。马略站在苏尔皮奇乌斯一方,招募无业游民组建了新军。这支军队没有效忠国家的理念,而只是以领饷和劫掠为目标。依靠新军,马略获得了更大的权势和地位。苏尔皮奇乌斯命令马略率军出击,苏拉则率领自己的老部下进攻罗马。结果,马略和苏尔皮奇乌斯战败而逃。从那时起,一个军人治国的时代开始了。

19世纪画作《斯巴达克斯之死》

关于苏尔皮奇乌斯如何反攻,马略如何压倒苏尔皮奇乌斯夺权,以及马略后来如何返回意大利大肆屠杀政敌,最后感染热病而死,我们就不一一详述了。唯一值得注意的是马略在统治罗马时期曾采取了一项制度:他宣布所有还未偿还的债务无偿减免3/4。这一法令大大缓解了社会的紧张事态。后来,苏尔皮奇乌斯同声名狼藉的密特拉达特签订密约,把这个曾在亚洲屠杀10万罗马人的刽子手引入罗马,并击败了马略的军队。他废除了马略的法令,恢复了罗马元老院,先后放逐和处死了5000多人以恢复法律和秩序。他的屠刀致使意大利许多地方变得人迹罕至。不过,苏尔皮奇乌斯没能让那些已经被取消的债务恢复过来。完成这些后,对政治已经彻底感到厌倦的苏尔皮奇乌斯退隐了,他积攒了足够多的财物可供他挥霍。几年后,苏尔皮奇乌斯身染重病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