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传染病

一、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它在某一人群中发生和传播。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

● 传染源: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至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

●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在传染给另一易感者之前在外界环境中所行经的途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传播等。

●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易感人群增多,容易引起传染病流行。

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管理传染源。传染源是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因素,当传染病出现时,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传染病报告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对传染病接触者,应分别按情况采取观察、治疗或预防接种等措施;对病原携带者要进行随访观察;对动物传染源要进行治疗或宰杀。

②切断传播途径。传播途径是导致疾病传播以及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传染病的控制措施就是依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切断传播途径最常用的方式包括开窗通风、消毒灭菌、注意个人卫生等。

③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改善营养,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二是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力,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练一练

同学们,勤洗手是个人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你们掌握七步洗手法了吗?让我们一起再来学一下吧。

目前,对社会影响较大的传染病有很多,下面介绍其中两种。

艾滋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 ,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感染引起的以免疫功能缺陷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AIDS 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从20世纪80年代发现HIV以来,科学家对HIV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仍未发现根治HIV的有效药物,也无预防HIV的有效疫苗。但AIDS是可以预防的,预防的措施就是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出安全的行为选择。

①避免通过性接触感染。世界上 80%以上的HIV携带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预防性传播途径感染HIV的措施包括“ABC”三种:A是禁欲(abstinence),主要指不发生婚前性行为;B 是忠诚(be faithful),洁身自好,遵守性道德,不乱发生性行为,是预防接触感染HIV/AIDS 最根本的措施;C是使用安全套(condom),正确地、一贯地使用安全套是一种减少 HIV 感染机会的有效方法。

②避免血液途径感染。尽量避免接受输血和血制品,避免不必要的静脉注射,不吸毒,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避免在消毒不严格的理发店、美容院等处刮胡子、修眉毛、文身、修脚等。

③避免母婴垂直传播。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 HIV 的育龄妇女应该在孕前到医疗机构做血液检查和咨询。

握手会感染HIV 吗?

由于艾滋病的危害极大,大家常常“谈艾色变”,会有很多不必要的担心,事实上以下途径不会传播HIV:日常工作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办公和学习用具;使用公用的毛巾、马桶、浴盆、卧具、电话、游泳池等;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和蚊虫叮咬。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人体除毛发和牙齿外,其他器官均可能受到结核菌感染而发病,但结核菌主要侵犯肺部,称为肺结核。肺结核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产生飞沫,将结核菌散播到空气中。在人口密集、通风不畅的环境中,最容易传染。感染结核菌是否发病,主要与感染细菌的数量、毒力以及自身抵抗力有关。

咳嗽、咳痰多于2周,咯血或血痰是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此外,胸闷、胸痛、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等为肺结核患者的其他常见症状。

预防肺结核需要做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咳嗽、打喷嚏时应掩口鼻,不要面对他人,不要随地吐痰;在校期间,教室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膳食搭配;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学生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应在医疗机构的指导下规范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