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八段锦
据历史记载,八段锦始创于北宋时期,至今逾千年。古人将这套动作称为“锦”,比喻其动作舒展如锦缎一般飘逸、柔顺,为强身健体修习之精粹。八段锦由8个动作构成,属于中国古代传统导引术,它并不是一种拳术,而是一种濡养内劲的健身功法。八段锦分为站势八段锦和坐势八段锦。站势八段锦又称为武八段,多为马步势或直立势,俗称北派,适合青壮年和体力充沛者修习;坐势八段锦又称为文八段,多用坐势,注重凝神行气,适合老年人或体弱者修习。
我国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多与宗教、劳动生产紧密结合,又是纪念英雄、表达爱情和庆祝民族节日的重要活动内容。例如,傣族“泼水节”的赛龙船、丢沙包、放高升,白族“三月节”的赛马,彝族、哈尼族“火把节”的摔跤,藏族“射箭节”的射箭,傈僳族“刀杆节”的“上刀山、下火海”,苗族“耍花山”的倒爬竿、跳芦笙和穿花衣花裙赛跑,瑶族的抛绣球,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打汤蝶”,佤族的“跳木鼓”和“鸡棕陀螺”,纳西族的“东巴跳”,拉祜族的“阿莫朵”和“阿浅”,阿昌族的“刀术”,基诺族的“顶竹竿”“踩高跷”“打泥弹弓”,怒族的“溜索”,普米、独龙等族的“射弩”“打火药枪”,布朗族的“布朗球”等。民间传统体育运动多为强身健体、娱乐,如陀螺、秋千、毽子、武术、舞龙等。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大多是将技巧和娱乐融为一体,伴以歌舞和音乐的表演活动。
八段锦的功法特点
动作特点:“功架”正,“招式”圆,整套动作柔顺舒展、松紧相宜。
呼吸特点:初学阶段,以自然呼吸为主,不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动作熟悉阶段,可以采用逆腹式呼吸,即吸气时收腹、膈肌上升,呼气时膈肌下降、松腹。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
意念特点:修习八段锦不要求意守,而是要想象所要完成动作的过程。在学习的初期,意念主要集中在动作要领和动作规格上,要求动作正确、动作运行线路准确;在熟悉提高阶段,意念活动集中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动作外形由紧到松,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逐渐达到功法自然流畅,动作灵活圆润。
习练八段锦的益处
八段锦动作优美、柔和、舒展,可以使身体得到很好的放松,使身体的筋脉得到拔伸,从而达到柔筋健骨、内劲充实的功效。八段锦属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循环系统,提高肺活量和心脏每搏输出量。
习练八段锦时要求身体重心上下起伏、左右不断转换、动作连贯,并以脊柱为核心,牵动全身。这样能极大地改善脊柱所支配的神经组织,调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以及运动系统,使身体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