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订体能训练计划的依据
锻炼一定要有科学性,科学的锻炼是实现锻炼价值的核心——全面发展身体各个部位、器官和系统的生理功能,改善各项身体活动能力,实现身心和谐发展。科学的锻炼是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锻炼目的进行的,包括合理的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
● 运动项目: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和锻炼目的选择最适宜的锻炼项目。例如,身材肥胖的人可以选择以有氧运动为主的锻炼方式来减少体脂,改善自身体形,增加肺活量,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球类运动等,也可以选择负重器械来锻炼肌肉,增加肌肉量,提高自身代谢水平。身材消瘦的人可以选择以肌肉力量训练为主的锻炼方式,如俯卧撑、单双杠、推拉练习、杠铃哑铃的练习来增加肌肉量,还可以通过踢足球、打篮球来增强身体的对抗性和心肺耐力。对于以发展长跑成绩为目的的体能锻炼,可以选择耐久跑、游泳、跳绳等项目,提高自身的心肺耐力。
中职学生还应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的职业特点来选择运动项目,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保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 运动强度: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适宜的运动强度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不适宜的运动强度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效果,反而还会对健康不利。
适宜的运动强度,自我感觉应该是运动时不感到心慌、气短,能自由说话;运动后感到适度疲劳,但全身舒适、心情愉快、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神饱满。反之,若在运动中感到心慌、气急、头晕、恶心、视力模糊,运动后全身疲乏、睡眠差,则说明运动强度过大,则应降低运动强度。
● 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持续的时间及每周运动的次数。运动时间应视自身健康状况来确定,运动频率过低达不到锻炼效果,反之可能导致运动损伤。
对经常不参加运动或者健康状况差的人,最初参加运动的有效运动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运动频率小于每周3次。随着运动的进行,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得到提高后,逐渐将运动时间增加到45~60分钟,运动频率增加到每周3次以上。
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的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也有所不同。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每次锻炼一般持续的运动时间为30~9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对于减少体脂、控制体重和提高心肺耐力才有明显的锻炼效果。以肌肉锻炼为主的力量运动项目,每次锻炼时间为30~60分钟,运动频率为每周3~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