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原则
2025年11月27日
四、体能训练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
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椐个人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锻炼的目的、原有的基础以及气候条件等实际情况来确定,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并注意阶段性的调整,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例如,体质较差的同学开始锻炼时,应采用运动强度较低的项目;为提高长跑的能力,应采用发展心肺耐力和下肢肌肉耐力的练习方法。
因人而异原则
在运动过程中应依据个人的兴趣爱好、性别等因素,确定适合自己的锻炼形式,这样才能长期保持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逐渐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渐进性原则
体育锻炼的效果是逐步达成的,人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从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弱到强的,所以体能训练不应急于求成。另外,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也是由小到大不断提高的,如果违背这一原则,就会影响效果,甚至有损身体健康。
经常性原则
体育锻炼之所以能增强体质,是因为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器官、系统机能和形态上的改变可以保持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这是体育锻炼的生理基础。这个变化过程的重要条件在于保持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次数的衔接和连续性。如果间隔过长、中断过久,已获得的效果就会消退以至消失。所以我们应长期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之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运动与营养相结合原则
对于不同体育锻炼的目的应选择不同的运动形式来实现,而不同的运动形式身体所需的能量物质不同。因此,在锻炼时,应根据个人的锻炼目的选择运动形式,同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合理膳食,才能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全面性原则
人体各器官系统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特别是中职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体育锻炼应该注意全面发展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全面发展各项身体素质,从而促进身体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