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凡 例

八旬述我

史志篇

“人祖”伏羲发祥地与“八卦”文化浅议

一、伏羲生母与故里

二、宁夏南部有关伏羲的史影

三、伏羲“作八卦”

《易》——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源泉

秦汉移民“河南地”与“新秦中”崛起

秦皇、汉武巡视宁夏

一、秦始皇首次出巡登上鸡头山

二、汉武巡边六次涉足宁夏

汉匈战争时的宁夏

赫连大夏国与宁夏

一、赫连勃勃家世

二、赫连夏国的兴亡

三、赫连夏国统治宁夏

北魏宁夏引黄灌溉开发小高潮

宁夏庆藩郡王造反与宦官党首伏除

清代宁夏府城孔庙与儒学管窥

一、祭孔由来

二、宁夏孔庙

(一)大成殿

(二)庑

三、宁夏儒学

(一)建筑

(二)学制

(三)经费

(四)藏书

(五)祭孔

四、意义

宁夏满洲八旗驻防制的兴废

略谈海原大地震的社会影响

一、海原地震概述

二、海原地震前后国家社会状况

三、海原地震前后甘肃省社会状况

四、海原地震的社会影响

宁夏引黄灌区经久不衰的原因探析

一、宁夏引黄灌区开发的历史回顾

二、宁夏引黄灌区经久不衰探因

1.中央政府对宁夏农业发展历来都非常重视

2.宁夏引黄灌区发展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3.宁夏独特的区位决定中央政府必须在宁夏发展农业生产

4.宁夏引黄灌区人民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经验

三、引黄灌区农业发展的展望

宁夏历史文化简介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悠久的历史背景

三、多元的地域文化

鸦片毒害宁夏一瞥

浅议宁夏“小省区大文化”与龙文化

一、关于大文化

二、关于龙文化

略谈宁夏地域文化

一、宁夏地域文化的土壤是其一方水土

二、宁夏地域文化的载体是其悠久的历史

三、宁夏地域文化的层次和类型

(一)宁夏的根文化——龙文化

(二)宁夏的干文化——塞北江南黄河文化

(三)宁夏的枝文化——移民文化、回族文化、丝路文化、军旅文化和西夏文化等

“七彩”宁夏——宁夏历史文化七大亮点述略

一、石器历史时代文化光彩

二、创世时代六盘山文化的至高无上地位

三、凿刻在岩石上的史书——贺兰山岩画

四、悠久的文明历史——最早记录宁夏历史的文字

五、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第一块边疆开发经济实验区——“河南地”和“新秦中”

六、历史上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乐园

七、高端的红色历史文化

试述同心县回汉人民在红军西征中的贡献

“不到长城非好汉”——宁夏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

抗战前后日本特务在宁夏的阴谋活动

抗战中日军飞机五次轰炸宁夏

第一次轰炸

第二次轰炸

第三次轰炸

第四次轰炸

第五次轰炸

抗战时期的宁夏“战时工业”

抗战中宁夏的地位和作用

一、抗战时期西北的战略地位

二、抗战中宁夏战略地位的上升

三、宁夏在抗战中的贡献

宁夏“人大”与“政协”前身同源同宗

解放初期宁夏军民的剿匪肃特斗争

宁夏历代烽燧大起底

一、烽燧制式

二、烽燧的军事功能

三、烽燧的传讯方式

四、宁夏烽燧知多少

(一)东周战国间(前475—前221年)共计16座

(二)宋代(960—1279年)共计71座

(三)明朝(1368—1644年)

(四)清朝(1644—1911年)

五、当代残存烽燧的家底

宁夏旧方志佚存探考

一、佚志寻踪

(一)明代以前失传志书钩沉

(二)明藩庆王朱栴修撰《宣德宁夏志》三失三得的曲折

(三)扑朔迷离的万历朝《朔方志》考证

(四)其余失传明志初寻

(五)清朝、民国散佚志书

二、存志简介

(一)明志

(二)清志

(三)民国志

三、地情资料选

(一)宁夏省政府秘书处编:《十年来宁夏省政述要》

(二)马福祥、马鸿逵编:《马氏族谱》

(三)马鸿逵编:《马云亭荣哀录》

(四)傅作霖编著:《宁夏省考察记》

(五)叶祖灏编著:《宁夏纪要》

(六)秦晋著:《宁夏到何处去》

(七)马鸿逵口述,马爱玲整理:《马少云回忆录》

(八)张勖、赵白壁编著:《宁夏战时工业》(一、二册)

(九)李翰园等编著:《宁夏水利事业》(一、二册)

(十)李士林、贾殿魁等编著:《宁夏地质矿产事业》

(十一)周之翰、梅白魁编:《宁夏农政七年》

(十二)宁夏省政府教育厅编:《宁夏省回教教长战时教育问题讨论集》

(十三)宁夏省政府教育厅编:《宁夏教育概况》

(十四)马鸿逵:《西北两大问题》《西北回汉问题之剖析》

(十五)马学智编:《哲赫忍耶道统史小集》

(十六)苏盛华著:《伊斯兰教宗旨》

(十七)慕寿祺编著:《甘宁青史略》

狗 年——为狗鸣冤、正名

一、十二生肖的渊源

二、狗在十二生肖中的地位

三、狗功不可没

四、为狗平反

五、狗的身价倍增

论述篇

在史志研究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试论方志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之路

一、方志渊源

二、方志定型

三、方志创新

(一)坚持质量第一于修志工作的始终

(二)强调志书的服务功能

(三)新方志创新表现

回归与创新——读浙江省《青田图志》赘话

编修《贺兰山志》拙见

新时期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任务

一、稳定队伍,树立信心,以苦为乐,决心在社科研究和理论岗位上无私奉献一辈子

二、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积极开展应用对策研究,为宁夏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坚持基础理论研究,继承传统优秀文化遗产,开发地域文化优势,立志向社会奉献佳作精品,努力培养跨世纪的社科优秀人才

四、建议今后宁夏社科联日常工作要在“社”字和“联”字上做文章

社会科学与历史研究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

纪念辛亥革命 继承中山遗志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与繁荣富强——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

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

厚积而薄发 宁静而致远

与青年谈读书问题

长沙问史31载感悟

学习《条例》 依法修志

一、编修地方志是中国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

二、旧时代修志法规性条例产生的历史回顾

三、新中国“地方志工作条例”应运而生

四、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国颁《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

农场十年 终生受益

为乡贤树碑立传的范本“人物志”——读安徽省《肥东县志·人物篇》井蛙之见

一、写好“人物志”是志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写好“人物志”是构建乡贤文化的基础

三、《肥东县志》“人物篇”是一部爱国爱乡的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