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人物志”是构建乡贤文化的基础
“人物志”是地方志的重要门类,但凡能够入志的人物,不论是立传、简介、存名(列表)等,一般都是一方名人、好人、能人、善人,均被乡亲公认为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是受人尊重的社会名流。地方志书中往往称他们为“乡贤”。自古以来,家乡给予乡贤以很高的菜誉,具体做法除了在其故世后能在乡志中为其立传,或配祭地方孔庙,或入乡贤祠,甚至还给予某些大贤者,以生前就建立生祠、树功德牌楼(坊)和享受“乡饮”等殊荣。
由众乡贤而形成的乡贤文化,虽然只是一种地域文化、子文化,但是众多地域文化的汇合,就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大文化、母文化。所以乡贤文化实际上就是祖国民族文化的基础。乡贤者,乃乡野贤良之士也。换句话说,乡贤文化也必然是精英文化、优秀文化,即民族文化的本质内核和主流价值观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前进,在家乡的地方志书中,除了留下古贤的英名、圣迹以外,还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今贤(新乡贤)的芳名和贡献。新乡贤一般都是一方的行业能手、文化精英、道德楷模,是大家学习的榜样。新乡贤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大多是站在改革开放新时代风口浪尖上的弄潮儿,是成功的实业家、实践家,积累了丰富的战天斗地和创造财富的经验与本领。那么,地方政府如何动员这批乡亲回到故里,反哺家乡,造福一方,这对于乡土重建,乡贤重建,乡贤文化重建,意义是巨大的。编修新方志,虽然撰写了“人物志”,但是只完成任务之半,所剩下的工作还很多、更重要,那就是推动“读志、用志”的实践活动,即通常所说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我认为这句话是否要改为“地方志搭台,经济和文化两台大戏同唱,以提高家乡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肥东县志》“人物志”中,收录了数千人的有关资料,其中90%左右是在世人物。当地政府应不难从中发现各类人才,只要组织得好,方法得当,其中一定蕴藏着巨大的“资源”“能量”和“生产力”,当是推动家乡各项事业发展的一股强大的“东风”,这出“借东风”的大戏一定很精彩,很值得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