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的干文化——塞北江南黄河文化

(二)宁夏的干文化——塞北江南黄河文化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宁夏又是古黄河产生的母段之一。早先呼河、河水、大河等名。秦始皇称其为“德水”[12],“黄河”之名大约在汉代才开始使用。此前,黄河每个段落各自有名,宁夏段黄河曾呼“北河”“河上”和“西河”[13]等名。宁夏的历史与文化离不开黄河。从地理角度来看,宁夏大地基本上可划分为南、北两个大的地理单元: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属于黄河中游;北部为宁夏平原,属于黄河上游。黄河穿行其间,全长397公里。正是黄河之水滋润了宁夏大地,犹如母亲的乳汁哺育了宁夏人。宁夏南北的历史清晰显示,以游牧生产方式为主的少数民族,在建设宁夏中首开头功,而以农耕生产方式为主的汉民族,则后来居上,建立大功。正是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在宁夏不断交流、碰撞,最终渐渐融合为一种二元化一的具有宁夏区域特色的干文化——宁夏塞北江南黄河文化。所以宁夏黄河文化是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的结合体和升华。宁夏黄河文化植根于“龙文化”之中,她与中华民族大文化的多元一体性一样,也与龙文化共根同脉,血肉相连,不可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