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旧方志佚存探考

宁夏旧方志佚存探考

中国是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同样也是具有治史传统的大国。成书于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之一的《周礼》(亦称《周官》《周官经》)已记载周王朝在中央政府设立专管史志的官吏,其中有小史、外史和诵训等史官。因此,历代以来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贤者有传,代代相续,蔚然成风,举世罕见,不失为中国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宁夏虽然地处边陲之区,但形胜扼要,御河外、屏关陕,为三边巨防。这样的要区,若无图志,古今文献缺典,山川地理迷茫,则经理失据,锁钥自开,国门岂能安堵?所以凡历来主政宁夏者,皆视修志为治边要务、大事。正如明代陕西按察司佥事孟霦在《嘉靖宁夏新志·后序》中所言:“宁镇为边塞要地,所以御外而安内,振威而壮国体也。军机百务,既重且难;而疆域荒远,物情迥异。兹志在览,莅政握兵者,得以远考而周知……不待指山画谷而自见焉。”就是说,正因为宁夏孤悬塞外,为国门锁钥,乃兵家必争之地,兵燹频仍,烽火连天,特别是成化戊子(1468年满俊暴乱)、正德庚午(1510年安化王造反)和万历壬辰(1592年哱拜叛乱)三大事件先后在宁夏发生[1],造成文献烫然,典册毁没,方志之书也在劫难逃,散佚严重。

本文对宁夏历代方志的存佚情况试作一番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