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成殿

(一)大成殿

大成殿为孔庙居中主要建筑,坐北向南,有房五间,大门上方挂奉颁康熙御书“万世师表”匾额。

1.主位供“至圣”孔子

殿堂内正中上方供“先师至圣”,孔子位,配《赞文并序》,文曰:

盖自三才建而天地不居其功,一中传而圣人代宣其蕴。有行道之圣,得位以绥猷;有明道之圣,立言以垂宪。此正学所以常明,而人心所以不泯也。粤稽往绪,仰溯前徽,尧、舜、禹、汤、文、武,达而在上,兼君师之寄,行道之圣人也;孔子不得位,穷而在下,秉删述之权,明道之圣人也。行道者勋业炳于一朝,明道者教思周于百世。尧、舜、文、武之后,不有孔子则学术纷淆,仁义湮塞,斯道之失传也久矣。后之人欲探二帝三王之心法,以为治国、平天下之准,其奚所取衷焉?然则孔子之为万古一人也审矣!朕巡省东国,谒祀阙里,景企滋深,敬摛笔而为之赞曰:

清浊有气,刚柔有质。圣人参之,人极以立。

行著习察,舍道莫由。惟皇建极,惟后绥猷。

作君作师,垂统万古。曰惟尧舜,禹汤文武。

五百余岁,至圣挺生。声金振玉,集厥大成。

序书删诗,定礼正乐。既穷象系,亦严笔削。

上绍往绪,下示来型。道不终晦,秩然大经。

百家纷纭,殊途异趣。日月无逾,羹墙可晤。

孔子之道,惟中与庸。此心此理,千圣所同。

孔子之德,仁义中正。秉彜之好,根本天性。

庶几夙夜,勖哉令图。溯源洙泗,景躅唐虞。

载历庭除,式观礼器。摛毫仰赞,心焉遐企。

百世而上,以圣为归。百世而下,以圣为师。

非师夫子,惟师于道。统天御世,惟道为宝。

泰山岩岩,东海泱泱。墙高万仞,夫子之堂。

孰窥其藩,孰窥其径?道不远人,克念作圣。[3]

2.侧位配供“四圣”

孔子位东侧第一位“复圣”颜子。名颜回、颜渊,字子渊。春秋鲁国人。孔子学生

《赞词》曰:“圣道早闻,天姿独粹。约礼博文,不迁不贰。一善服膺,万德来萃。能化而齐,其乐一致。礼乐四代,治法兼备。用行舍藏,王佐之器。”[4]

第二位为“述圣”子思子。名伋,字子思。战国人,孔子嫡孙。

《赞词》曰:“于穆天命,道之大原。静养动察,庸德庸言。以育万物,以赞乾坤。九经三重,大法是存。笃恭慎独,成德之门。卷之藏密,扩之无垠。”[5]

孔子位西侧第一位为“宗圣”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得意学生。

《赞词》曰:“洙泗之传,鲁以得之。一贯曰惟,圣学在兹。明德新民,止善为期。格致诚正,均平以推。至德要道,百行所基。纂承统绪,修明训辞。”[6]

第二位为“亚圣”孟子。名柯,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人,孔门嫡系正传人。

《赞词》曰:“哲人既萎,杨墨昌炽。子舆辟之,曰仁曰义。性善独阐,知言养气。道称尧舜,学屏功利。煌煌七篇,并垂六艺。孔学攸传,禹功作配。”[7]“至圣”与“四圣”均于大成殿居中、面南享祀。以上五圣的《赞词》勒石放置殿中。

3.偏位从供“十二哲”

大成殿内东西两面又供从祀孔子弟子“十二哲”,此十二人,分东西向对面列位。

殿左方(东),坐东面西供位六人:

第一位闵子骞,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学生。

第二位冉雍,字仲弓,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

第三位端沐(木)赐,复性端木氏,名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学生。

第四位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末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人。

第五位卜商,字子夏,卫国人(亦有晋国人说),孔子学生。

第六位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春秋末鲁国人,孔子学生。

殿右方(西),坐西面东供位六人:

第一位冉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学生。

第二位宰予,亦名宰我,字子我,鲁国人,孔子学生。

第三位冉求,名求,字子有,又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学生。

第四位言偃,字子游,春秋末吴国人(亦有鲁人说),孔子学生。

第五位颛孙师,复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陈国人,孔子学生。

第六位朱熹,名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南宋儒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