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同心县回汉人民在红军西征中的贡献
1935年8月至1936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在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和著名的西征战役中,先后三次在宁夏地区留下了中国革命的光辉足迹,为宁夏创造了特色显著、层次高端、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丰厚资源。同样,宁夏各族人民也为党重新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同心县(时属宁夏省豫旺县)就是突出的代表,曾在中革军委发动的西征战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巩固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等方面都有过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西征红军的帮助和中共陕甘宁省委的领导下,1936年10月20日,于豫旺县同心城(又名半个城)建立一个民族自治政权——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这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县级回族自治政权。其意义是巨大的,它是回族人民解放的先声,回族人民谋求民族平等的首次尝试,也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正确解决民族问题的一次伟大的成功的革命实践,为新中国党和人民政府制定民族政策,实现社会主义民族大团结,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从而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宝库,对于当今世界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第二,中国工农红军于1936年10月9日至22日,先后在甘肃会宁县和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分别会师,标志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11月7日,红军三大方面军主要指挥员(红一方面军即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红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政委任弼时,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和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张国焘、总参谋长刘伯承等全部会聚于同心城,参加万人军民联欢大会。会议也是庆祝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和纪念苏联十月革命节以及红军誓师抗日等多重意义的重要政治活动。朱总司令、张总政委和彭德怀、贺龙以及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主席马和福等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同心城聚会到场的红军领导成员之全、规格之高,从实质上反映出,这才是真正意义的红军三大主力的大会师。
历史是前人活动的记录,是客观存在的,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后人的任务就是要做好承传信史的工作。资料充分显示,红军三个方面军长征真正意义上的会师地在同心城,难道不是历史的客观事实吗?这一点我们要有信心,继续用研究成果去证明。党政部门和学术单位要团结一致去做工作,因为这是好事。为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像争取“将台堡”那样去继续争取“同心城”呢?如果有分歧,完全可以“百家争鸣”进行学术讨论,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求得共识,但劲要向一处使,争取工作不可放松。既然是好事,就要责无旁贷,好事多磨。
第三,当日寇发动侵华战争以后,面对民族矛盾上升,阶级矛盾下降的形势变化,中共中央为国家民族计,及时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的战略决策。面对重大政策的变化,红军广大指战员遇到了新问题,首先必须坚决执行,其次则要摸索经验。红军西征时正是统战工作的初期试行阶段,当时于西征前线,在同心清水河一带,红、白两军以河水为界对峙,敌方是东北军和马鸿宾部队,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朱瑞、副主任邓小平在前线做了大量统战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如白天双方心照不宣地朝天放枪,晚上双方则合唱抗日歌曲,举行小型联谊活动。白军还给红军送子弹,说你们缺子弹,把白天打掉的子弹给补上,甚至双方前线对峙部队还达成某种互不攻击的协议。这些都给党所提出的统战工作做出了示范、积累了经验。这些初步的统战成果,是有重大意义的,从近处说,对不久发生的“西安事变”有着间接的影响,从远处讲,统一战线是党领导中国革命克敌制胜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和夺取全国政权的“三大法宝”之一,西征战役中同心前线的统战方式,正是对党统战“法宝”的初期试验和实践,应该载入中国革命的历史史册。
第四,20世纪30年代,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如何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以及所谓“红色中国”的神秘内幕,正是从豫旺县(今同心县)开始传播到全世界的。
1936年7月9日,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和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二人结伴,“冒死”秘密来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驻地陕北,对中共高层毛泽东等人分别进行了采访。8月,他二人又到达红军西征前线宁夏省豫旺县地区,对所谓“真正的红军”指战员作战地采访。先后采访了西征红军司令员彭德怀和“大名鼎鼎”“神秘的”“红色窑工”和被南京政府“悬赏10万元要他的脑袋”的红十五军团军团长徐海东以及其他众多红军官兵。因西征红军要向西进军,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并执行宁夏战役,斯诺不得不于9月7日,在海原县(时属甘肃省管辖)结束这次随军采访活动,重回陕北“红都”继续进行采访,最后于1936年10月21日返回西安。海德姆则被共产党和红军以及当地的回族人民所吸引,所以他就将乔治·海德姆,改名为马海德,以与大多数回民同姓,从此留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参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
斯诺回到他执教的北平燕京大学后,很快就将赴苏区的三千里行程、历时百余日的传奇经历,再现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该书分别于1937年、1938年先后在英国和美国正式出版。1938年该书也在中国上海出版中文本——改名为《西行漫记》。书中还收入许多他采访中拍摄的大量珍贵历史照片。这本名著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绍了一个“在红墙黄瓦、松山翠柏的北京墙外,还有一个红旗下的中国”,即“红色中国”的真相。斯诺表示,“要把中国红军的斗争事迹”带到全世界去传播。在斯诺的笔下,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热爱红军,所以红军是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