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11年10月10日,在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哺育下,在革命先辈、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长期浴血奋斗的影响下,在武汉地区各革命团体的大力宣传和组织发动下,驻武昌清军新军中部分基层革命官兵们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独立果敢地担当推翻反动腐朽清王朝的历史重任。当天夜晚,革命士兵们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开始以区区数百之众的队伍,毅然向封建堡垒发起了进攻,对准清廷南国最高统治中心的湖广总督署开炮,经过激烈的战斗,于次日一举光复了武昌。事件发生在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故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一声炮响,打落了亚洲的第一个皇冠,打倒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同时,武昌革命的炮声也惊醒了东方的睡狮,全国人民纷纷举旗响应、声援武昌起义。在西北地区,陕西省革命军民是全国最先举义光复省城的。当时全国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的是湖南、陕西省。两省均于10月22日发动起义并告成功,占领省城,成立民军革命政府。湖南省选举焦达峰为都督,陕西省选举张凤翙为都督。而在西北地区中,宁夏又是第一个宣布共和的。宁夏军民的反清革命活动早有准备,1907年革命党人在兰州成立“西北革命同盟会支部”时,宁夏的爱国青年就加入了同盟会。1911年6月,“西北革命同盟会”选派领导骨干刘先质和宁夏籍成员吕锡有等人来宁开展工作。他们一面进行革命宣传和串联活动,一面进行组织准备工作,不久就在军队和地方,以及哥老会中发展了50多人,及时建立了“宁夏革命同盟会支部”,刘先质任支部负责人。在同盟会支部和哥老会组织的共同推动下,在西安民军革命成功的鼓舞下,并且为了声援陕西人民的革命斗争,于是在11月中下旬,宁夏各府州县也纷纷光复、成立革命军政府,为甘肃省带了个好头。宁夏革命斗争虽然历时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保皇派清军镇压下去了,但革命军民在辛亥革命中的斗争,有着独特的意义。当时清王朝在全国革命风暴的打击下,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清廷看到西北地区的民风闭塞,旧势力仍然比较强大,特别是以长庚、升允为首的一批保皇派正在组织力量妄图东征宁、陕,向革命军进行反攻,并有迎接清帝西迁偏安待变和卷土重来之野心。而宁夏的革命行动,首先吸引了保皇派的兵力,使陕西革命阵营稳住了阵脚,这样,清廷西窜的南、北两条通道都被堵死,西北保皇党和清廷的“中兴”美梦就彻底破灭了。
辛亥革命从全国来说仍然算是失败的,只是将皇帝换成了大总统,并被窃国大盗袁世凯抢去了革命果实,中国被帝国主义列强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没有改变,中国人民仍然在中外反动派的压迫和剥削下挣扎在贫困与死亡线上。所以孙中山先生自己也认为:“武昌革命而后,所谓中华民国者,仅有其名,而无其实,一切政权,仍在腐败官僚、专横武人之手,益以兵灾、水、旱,迄无宁岁,人民痛苦,且加甚焉!”[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自身固有的弱点所决定,即他们没有也不敢充分发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所以他们孤立无援,在中外反动派的联合进攻下必然失败。尽管如此,辛亥革命仍然具有开天辟地的历史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它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奋斗”的一场伟大的革命[2],它把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顶峰,并将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人接过了辛亥革命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旗帜,担当起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并取得了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而继续前进,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国的独立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