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修山水志呢?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编修地方志是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治史的重要形式之一。方志品种繁多,山水志是方志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然亦应作为优秀文化传统加以整体继承和发扬光大。这就是方志三大功能之一的存史价值。

第二,为家乡名山修山志,目的是为了研究它。寻找其特点、优势,以便有针对性进行开发,为推动家乡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特别是为发展旅游事业服务。这就是方志三大功能之二的资治价值。

第三,检阅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示家乡的名山大川。证明这一方热土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必然名人辈出,用以激发乡人、后人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怀。而爱乡情怀就是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前提。贺兰山是宁夏各族人民共同的乡愁,是爱国主义教育理想课堂、基地。这就是方志三大功能之三的教化价值。

宁夏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肇于20世纪80年代,现在已完成第一轮修志任务。正在进行第二轮修志的收尾工作。30多年来,先后编修了自治区通志和市(地)、县(区)三级综合志书,以及一批专业志书,并且对于宁夏存世的历代旧方志的绝大部分进行了整理、再版。与全国兄弟省区相比,宁夏的修志事业是走在前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缔造宁夏多元文化的根文化——塞北江南黄河文化——《宁夏黄河志》还暂付阙如;闻名于北方和西北的贺兰山,至今也没有编修出真正意义上的《贺兰山志》,说明修志工作仍有欠账、不完美。

怎样编修出一部上乘的《贺兰山志》呢?我个人希望,不修则已,修必成佳志,为此,应该在开笔之前,对于如何编修这个老问题应当先务虚,进行理论探索、顶层设计,并对参与单位和执笔人员,先行培训。今后还要结合各阶段评审稿,以会代训,以评为课,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实现质量至上的目标。具体来说,《贺兰山志》能否取得成功,主要应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要有健全的修志组织和充足的经费;二要选好主笔和撰稿人员(自己乐于此事,并能吃苦,愿坐冷板凳,有修志实践经验);三要制定一个好篇目(施工蓝图);四要找准贺兰山的基本特点,这是众多山志或专业志成功的共同经验。黄山是世界级风景名胜,古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所以《黄山志》主打“景观牌”,全志第一篇就是“胜景”。泰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封禅、祭天的圣山,位居五岳之尊而“一览众山小”,《泰山志》则抓住人文内容,大做文章。我们宁夏的贺兰山呢?

我认为贺兰山的特殊性表现有四:

一是界山。贺兰山是中国地理的界山,在大地构造上,为中国东西两部不同性质、结构、理化特征的地壳块体的接缝地带;在自然地理方面,是北方温带荒漠草原与荒漠及内外流域的分界,也是外陆流域与内陆流域的分水岭,同时还是半农半牧区与纯牧区的分界线。因此,总体上它是北方游牧民族草原文化与内地汉民族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与大分界线。古代,往往是中央政权与北边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天然分界线。今天,贺兰山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行政区划的界山。

二是民族团结的见证。由于贺兰山地处中国两大文化、两大生产方式和汉族与游牧民族的分界线上,自然就成为北方各少数民族大出大进的一个大舞台。中原农耕民族来到贺兰山东麓从事农业开发,则是迟至秦汉时代的事情,在此之前,贺兰山、阴山东麓的黄河冲积平原,即大河套平原中,贺兰山东麓称为前套银川平原,阴山山脉南麓称为后套平原,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属于畜牧经济的地域,也就是说,是少数民族率先开发了河套这片热土,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家园。中原王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他们有不同的称呼,夏代称荤粥,商代称鬼方,西周后期称匈奴,亦统称为“胡”。直至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秦将蒙恬奉命率30万大军把匈奴人从河南地(大约相当于河套地方)赶到大漠以北,并“因河为塞”,大修长城,沿河建44座县城,徙“山东”(函谷关和华山以东)灾民70余万口至河南地从事屯垦戍边,农业开发始于此时。从此以后,农业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经济与畜牧经济,汉族与少数民族,视河南地为和睦共处的大家庭,两种经济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贺兰山成为我国北方历史上民族交往、民族团结、民族共同建设和保卫祖国边疆的见证。贺兰山岩画和贺兰山一带的考古文化实物,提供了物证。贺兰山无愧为中国民族大团结的大课堂和大教育基地。

三是军事巨防。贺兰山地处黄河上游,是中原王朝(宋朝以前)京畿的北门锁钥,又是腾格里、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环绕下的一片绿洲,山下又有黄河天堑和历代修筑的古长城,组成了一套多层防线的强大军事体系,成为中原王朝向北方设防的重中之重。唐设大都督府和朔方军节度使,宋为河外五镇,西夏据而立国抚衡中原大国200年之久,明为“九边重镇”,清帝康熙亲赴宁夏,坐镇指挥征讨西蒙古部噶尔丹叛乱,并设八旗将军府于贺兰山下,派驻八旗大军。

还有当代驻军的“贺兰山精神”(略)。

四是丝路要道(略)。

现在,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倡导、蔡国英常委挂帅,有关部门领导具体指导的《贺兰山志》编修工作已经启动,时间紧、任务重,作为献给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大礼,十分光荣。它是宁夏给境内名山所编纂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山志,困难肯定不少。我们要立志成志、修良志,为下一步深化宁夏的修志工作,全面编修宁夏的山水志进行探索、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