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特的区位优势
首先,表现在军事战略上。宋朝以前的中央王朝,多建都于关中地区,主要威胁来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黄河与贺兰山、阴山,即河套一带,恰是胡汉两种文明的天然分界线,而宁夏又与京畿地区毗邻,地据要害,不仅成为中原王朝的北大门之一,也是京都的第一道藩篱。古人对宁夏的战略地位,是这么描述的:“(宁夏)背名山而面洪流,左河津而右重寨,左距丰胜,右带兰会。”[1]四塞险固,国之巨防也。所以军事将领们认为,“无宁夏则无平、固;无平、固则关中骚动,渐及于内地,患不可量矣”[2]。宁夏南部的固原,更是抵近京师,其境内的萧关,可称北门锁钥,若此门洞开,则边塞失控,故古之战略家们有所谓“得关中者得天下”之说,主要系指萧关的存亡。因为京畿居“四关”之中,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而王朝的危险来自于北方,所以只有萧关才是构成“关中”之险的主要方面,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得关中者得天下”主要仰仗于萧关。
其次,表现在经济地位上。宁夏是历代王朝重要的移民屯垦区。秦始皇时,首开屯垦,拉开移民开发的序幕。汉唐间,出现移民开发高潮。以后代代相因,规模空前。这是因为北边是国家安全的命脉,必须保持驻军的规模。但是军需的供应,却是一大难题,若从内地调运粮秣,千里运到边关,除人畜消耗外,所剩无几,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只有就地供给,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恰恰宁夏是黄河上游的一片绿洲,“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独擅引黄之便,又有鱼盐之利,粮草、经费和兵源补充等,都可以通过移民开发就近解决,所以古人称宁夏是“新秦中”,即再造个八百里秦川和关中之新天府的意思。
最后,表现在交通枢纽的态势上。陆路丝绸之路的路线取向,无论是北行、西走,取道河西走廊都是正途。而从京都至六盘山是唯一总干线,固原是其集结点,其后程才有南、中、北三线之分。但灵州又是北线的支干线和集结点。交通枢纽,就是战略要地和经济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