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历史时代文化光彩
人类历史的第一个社会形态,为原始公社制度,它延续了二三百万年之久,基本上属于石器时代,经历过原始群、氏族社会,直至新石器晚期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进入奴隶制时代。民族人类学家们把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三个大阶段。蒙昧时代,相当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和中石器时代,经济活动以采集经济和渔猎经济为主;野蛮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至金属器时代初期,经济活动方面已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文明时代,以文字的发明和使用为起点,大体进入到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
宁夏石器时代的历史文化有两大特点:
第一,分布广、种类多。所谓分布广,即从贺兰山到六盘山,从黄河两岸到中部黄土丘陵至南部山区,到处都有石器文化遗址发现,总计有六百多处。所谓种类多,即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石器文化遗存均有发现,其中旧石器以北部的灵武水洞沟和南部的彭阳岭儿、刘河两大遗址为代表;中石器(细石器)以北部的青铜峡鸽子山遗址为代表;新石器遗址在自治区境内各地星罗棋布,仅固原市境内就散布有四百多处,其中以海原的菜园子遗址为代表。
第二,意义深、学术地位高。水洞沟旧石器文化遗址是西方人于1923年初次发现的,经研究为距今三四万年的旧石器晚期。它的发现比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旧石器遗址要早(周口店的发现和首次发掘是1933—1934年);水洞沟的部分石制品同西方的“莫斯特文化”“奥瑞纳文化”有惊人的相似处,据此推断,可能远古时期就存在一条欧洲人东来的中西交通“黄土之路”,并且结束了长期以来外国学者认为中国没有旧石器文化的论断。所以水洞沟遗址是我国最早发现、发掘和进行系统研究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在国际学术界,尤其在东、西方旧石器文化对比研究中占有重要学术地位,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具代表性的遗址之一。它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之无愧被称为“水洞沟文化”(原称河套文化)。
同时,宁夏全境广泛分布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存,其中海原菜园子村新石器遗址表现就很不一般,它所处的时代晚于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早于齐家文化,可能是陕甘宁交界地区齐家文化的源头,因此具备新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一种新的文化类型——菜园文化,从而解决了长期以来考古界对齐家文化渊源的争论。它也当之无愧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