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发展历程

(一)纽约的发展历程

纽约市(New York City,官方名称为The City of New York),简称纽约,是美国最大城市及第一大港。始建于1625年的纽约市位于美国东海岸,濒临大西洋,在美东北部纽约州东南角的哈德逊河口上,它地处纽约州、新泽西和康涅狄格三个州的交汇点,行政上分为布朗克斯区(The Bronx)、布鲁克林区(Brooklyn)、曼哈顿(Manhattan)、皇后区(Queens)、斯塔滕岛(Staten Island)五个区,其中曼哈顿最繁华,人口最集中。除布朗克斯外,各区均为岛屿,由跨区桥和河底隧道相连。

纽约全市总面积1 214.40平方千米。纽约也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2016年达到近8 537 673人,为历史新高[1]。同时,它坐落在一个拥有2 200万人口、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区之一:大纽约都会区的心脏地带,是国际级的经济、金融、交通、艺术及传媒中心,更被视为都市文明的代表。此外由于联合国总部设于该市,因此被世人誉为“世界首都”。纽约市还是众多世界级博物馆、画廊和演艺比赛场地的所在地,使其成为西半球的文化及娱乐中心之一。

纽约市也因此有着来自180多个国家的大量移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现在居民一半以上为外来移民。如今纽约近37%的人口出生于海外。截至2011年,十个最主要的海外出生人口来源地为:多米尼加共和国、中国、墨西哥、圭亚那、牙买加、厄瓜多尔、海地、印度、俄罗斯及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除了这些海外移民外,这个城市又是许多希望体验一个比美国其他地方更加国际化的生活方式的外地美国人的家。由于在20世纪初,纽约对外来移民来说是个崭新的天地,处处充满机会,因此纽约常被昵称为“大苹果”,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由于纽约24小时运营地铁和从不间断的人群,纽约又被称为“不夜城”。而“哥谭镇(愚人村)”这个昵称则出自美国小说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在1807年写的小说。纽约的历史较短,至今只有300多年。最早的居民点在曼哈顿岛的南端,原是印第安人的住地。1524年意大利人弗拉赞诺最早来到河口地区,1609年英国人哈得孙沿河上溯探险,该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1626年荷兰人以价值大约60个荷兰盾(相当24美元)的小物件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岛辟为贸易站,称之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英王查理二世的弟弟约克公爵占领了这块地方,改称纽约(即新约克,英国有约克郡)。1686年纽约建市。独立战争期间,纽约是乔治·华盛顿的司令部所在地和他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地方,也是当时美国的临时首都。1825年,连接哈得孙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到19世纪中叶,纽约逐渐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和集金融、贸易、旅游与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一个多世纪以来,纽约市直接影响着全球的媒体、政治、教育、娱乐以及时尚界。纽约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