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互联网
2010年来,互联网在上海乃至中国依然保持快速发展之势。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9年1月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9.6%,其中手机网民达8.17亿,移动传播领先趋势明显。而上海互联网的发展则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截至2016年底,上海网民数达到1 791万,普及率达到74.10%,位列全国第二(北京以普及率60%,位列全国第一),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提高,互联网逐渐成为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获取新闻与生活讯息等内容的重要渠道。上述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的用户规模年增长率达到了5.40%,网络新闻用户达到64 689万人。2017年,通过对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报道,例如平昌冬奥会,网络媒体已经进入主流媒体行列。互联网在城市信息传播网络中发挥的作用与占据的地位愈发重要。
1.互联网覆盖
上海城市互联网络覆盖主要可分为有线(如拨号和宽带上网)和无线两种形式。目前,基于城市有线网络发展已较为完善,上海大力发展其无线网络覆盖规模。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宽带上网用户数达到635.70万。此外,截至2008年底,上海的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 429万人,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61.40%。其中,家庭宽带接入用户为376.70万户,家庭宽带接入用户普及率53.90%,位居全国前列,2005—2016年上海主要年份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情况可参见表6-12[112]。
表6-12 上海市主要年份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
而在无线网络覆盖方面,顺应当下世界“无线城市”的发展潮流,上海在此方面的发展也位于全国前列。随着上海“无线城市”城市建设的全面启动,2010年,上海已建成一个覆盖全市的无线高速宽带网络,到时就可给上海市民带来全新的数字化生活体验,从而成为全球范围内“无线城市”的标志地区。该计划已率先在上海的一北一南杨浦区、闵行区启动,到2008年年底,上海“无线城市”网络建成3 000个无线热点,在本市主要商务楼、高星级酒店、中小型商务谈判场所,南京路步行街等商业休闲区域实现无线宽带覆盖[113]。
随着4G技术的发展与推广,越来越多的手机用户通过使用手机终端接入互联网。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6年的95.10%提升至97.50%[114],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互联网应用方式。
2.主要网站
(1)东方网
东方网于2000年5月28日正式开通,已经逐步建成了一个能体现上海特色、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知名度高的标志性网站,被誉为“网上东方明珠”[115]。
东方网是由上海最有影响力的10家新闻机构共同构建起来的,包括《解放日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劳动报》《青年报》等,以及各电台、电视台,其目标是打造出“立足上海、影响全国、世界一流”的著名网站,提供新闻和信息服务,首批推出了“东方新闻”“东方财经”“东方体育”“东方商机”“东方生活”“东方文苑”“东方图片”和“东方论坛”八个频道。
东方网与沪上主要媒体达成了信源合作协议,同时与上海150多家专业报、周报、期刊建立了信源交换合作关系[116]。联合多家新闻媒体的优势使东方网一时间成为各家媒体新闻的汇集地,新闻更新速度很快。其中,权威原创的新闻,是东方网的一张“王牌”。整合各家新闻单位的信源,在报纸未出版前,抢第一时间在互联网上播放新闻是东方网的强项。为了让东方网做到这一点,各新闻单位在关键的岗位上,配备了和东方网对口的技术力量,让报纸的清样在发送印刷厂的同时,将版面传给东方网;电台的口播新闻、电视台的正点新闻,在编辑完成后,都即时上传东方网。为此,东方网每天有近千条信息以最快的速度,24小时即时滚动出现在互联网上[117]。东方网凭借这样的优势使其影响力不断扩大。2000年6月,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举办的“中国互联网络网站影响力调查”中,开通刚满月的东方网位居最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第二位[118]。
(2)新民网
新民网是由新民晚报社于2006年9月9日即《新民晚报》77周年庆时正式开通的。新民网秉承《新民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办报传统,服务公众,关注民生,特别是增加了用户制造内容的功能,以其鲜明的特色在互联网的海洋中脱颖而出。
开办两年多就已发布独家稿件5 000条,其精选的独家及原创新闻资讯受到全国广大网友和海外华人欢迎,并被海内外众多平面及网络媒体竞相转载。现在,登录新民网就可以浏览包括《新民晚报》《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上海星期三》等新民报系子报子刊的数字网络版,新民网成为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新民报系的新媒体平台。
新民网从权威渠道取得独家信源,通过网友报料和新民报系的互动报料系统搜罗新闻线索,第一时间将未曾报道的新问题、新动向、新事件、新人物等通过优质新闻、内容、资源整合的方式独家呈现,并经过新民网的合作媒体重点推广,抢占报道制高点,发挥媒体矩阵优势。此外,新民网的特色产品还有新民网突发事件直播、新民访谈、新闻夜总会、民生热线、数字报纸、新民网络直播等。新民网的新闻直播,大大提升了其作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
2007年9月18日,新民网联合上海气象局、搜狐视频直播超强台风“韦帕”来袭,把卫星追风车实时图像和数据及气象部门全程指挥过程同步直播,历经28小时,创下中国网络媒体新闻报道之最。本次直播点击近1 000万条[119]。在新民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一切都让人们感受到了网络媒体在新闻信息传播方面的潜力之大。
如此,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通过对新民网的建设,形成了由《新民晚报》《新民周刊》和新民网三者共同构成的新民系列产品线,发挥出媒体集团化所应有的优势。
(3)澎湃新闻网
澎湃新闻网是上海报业集团旗下的新媒体项目,以原创新闻为主的全媒体新闻资讯平台,其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一类资质,其发展目标是“专注时政与思想的媒体开放平台”。在2014年7月正式上线后,经过不断调试,建立了以时政为主要特色的栏目集群,在新媒体平台上影响巨大。2016年12月,其视频项目启动,英文项目Sixth Tone(第六声)也正式上线。2017年元旦,澎湃的母公司《东方早报》宣布停刊,并将其所有人员、机构与产品功能转移至澎湃新闻网。
背靠着《东方早报》原来的品牌与记者编辑资源,澎湃从一个区域报纸的新媒体项目,一跃成为全国性时政类新媒体的翘楚。其服务范围也从上海走向了全国,被称之为传统媒体转型的“澎湃模式”。
(4)上海观察
作为上海报业集团成立后的第一个新媒体项目,2013年底试运行的“上海观察”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深度阅读,选题内容涵盖上海改革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客户端、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分发渠道。
上海观察在上线初期由于背靠《解放日报》强大的采编队伍,其原创和独家内容比例高达90%以上。迅速积累了传播层面的社会影响力。开始时,“上海观察”采用付费阅读方式,定价为一年100元。以行政优势加市场化方式结合作发行推广,依靠区县以集订方式发行,为收费运营方式托底。在此基础上,2015年进一步提升内容质量、扩大自采稿件、加强管理运营,逐步向免费下载的新闻客户端目标过渡。2016年3月1日起,《解放日报》按照“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目标,将“上海观察”改版上线,形成了“一支队伍、两个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新阶段[120],成为国内媒体融合改革的样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