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基本情况概述[1]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全称东京都。东京是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日本海陆空交通的枢纽,更是世界著名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和旅游城市之一。2016年,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各大城市GDP排行榜中,日本东京以9 472.70亿美元排名第一,力压排名第二的纽约(9 006.80亿美元),是排名第七的中国上海(4 066.30亿美元)的两倍多[2]。
作为日本首都的东京不仅是中央行政要地,在经济方面亦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全国主要的公司都聚集于此。相应地,东京又是日本的商业、金融中心,资本在50亿日元以上的公司90%集中在东京,全国各大银行总行或主要分行都设在东京,东京在千代区和中央区分别设有闻名于世的日本银行和活跃于世界股票市场的东京股票交易所。
另外,东京也是日本的教育和文化中心。目前,东京拥有190多所大学,著名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立教大学、明治大学、一桥大学、法政大学等日本最高学府都位于东京。
东京最早是一个荒凉的渔村,名称叫千代田。1192年,日本封建主江户在这里建筑城堡,并且以他的名字命名。1603年,德川家康在武士混战中获胜,下令在江户设立幕府,成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1868年明治维新,德川幕府被推翻,在这一年,明治天皇从京都迁到江户,改称东京,1869年定为首都。到了20世纪80年代,由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增加以及信息社会的出现,东京在经济发展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并且还有很多引人自豪的魅力,如最尖端的技术、信息、文化和时装以及高度的公共安全,成为亚洲乃至全球标志性的国际大都市之一。但是,这些快速的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如环境水平下降、交通拥挤和救灾物资准备不足。1986年以后,土地和股票价格开始呈螺旋式上升,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泡沫经济”现象。日本在泡沫经济下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的破裂,长期的经济萎靡造成税收衰减,导致了都政府的财政危机。步入21世纪,东京进入一个历史转折点。通过落实多方面的开拓政策,东京正在努力战胜自身所面临的危机,力争把自己建设成理想的具有国际吸引力的大都市。
从地理上看,东京位于日本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东南濒临东京湾,通连太平洋,大致位于日本列岛中心。东部以江户川为界与千叶县连接,西部以山地为界与山梨县连接,南部以多摩川为界与神奈川县连接,北部与埼玉县连接。东京圈由东京和三个邻县埼玉、神奈川、千叶组成。首都圈由东京都和周围的七个县埼玉、神奈川、千叶、群马、枥木、茨城、山梨组成。东京都是都行政机构,它由更小的行政单位组成,包括区和市町村,“中心”区域被分成23个区,西部的多摩地域由26个市、三个町(cho)、一个村(son)组成。23个特别区和多摩地域形成了一个狭长的地带,东西宽90千米,南北长25千米。在太平洋上的伊豆诸岛和小笠原诸岛,尽管地理上与东京都分离,也属于东京都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两个岛上有两个町和七个村。2017年,东京都区部人口数达946万,首都圈的人口数则达3 700万,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都会区。商业办公设施在这23个区内相当集中。东京这部分地区拥有充实的交通网络,使得这个地区的交通和购物相当便利。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必须加以说明的课题:随着办公和其他商业设施的增加,导致该地区作为居住地的基本功能在减退。逐渐减少的水区和绿化带致使舒适的生活空间逐渐消失。由于该地区木质房屋非常集中,地震灾害在该地区备受关注。可以看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都市基础性设施的建设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如23个区周边地带的道路。
东京长期被认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根据2015年的人口普查,最中心的“东京都区部”的人口约为906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高达14 543人[3]。东京圈的1都3县居住人口占日本总人口28.4%[4]。与日本全国人口相对应,东京人口的民族构成较为单纯,除极少数的阿伊努族人外,99%以上为大和族人。因而,单一的民族也呈现出今日相对统一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东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著名国际活动场所。市中心的丸之内是东京银行最集中的地方;游乐町的剧场和游乐场所最多;银座的商业因世界百货总汇而闻名,这三个地区是繁华东京的缩影。还有新宿、涉谷、池袋等,都是繁华的商业区。东京市内有100多个博物馆,电影院和剧场也不少。
说到东京,不能不提的还有其复杂且充实的交通网络,尤其体现在轨道交通方面:“新干线”日本铁道(JR)电车系统在整个东京都范围内连通各区县,还有JR以外的九家私营铁路公司运营的多条电车路线;开创无人驾驶电车的“新都市交通”和三条单轨铁路线反映出东京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由“东京下铁线”和“都营线”两大部分组成东京市内地铁,更使这座繁华城市的地下交错连横。除了以高运载量和高速率闻名于世的电车和地铁系统,东京市内的巴士亦路线众多而复杂,大多以铁路车站或重要地点为端点站或主要换乘站,主要街道上也经常可见巴士站牌,都心部的市区巴士以“都营路线”为主,兼有里程较长路线与短程接驳路线(如涩谷站—六本木新城),以及几条观光巴士路线(如东京、银座—台场)。
由上述如此充实便利的交通系统,我们不难想象作为首都的东京还有一个“中心”可言,即日本的信息传播中心。先看报业,五大全国性报纸《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产经新闻》均将各自的总部设于东京,除了东京本地报纸外,日本其他城市的许多地方报亦纷纷在东京设立分局;再看广播电视业,不仅作为公共广播电视的日本广播协会(NHK)位于东京,以五大广播电视网为代表的商业广播电视网也以位于东京的电视台作为各自网络的核心,称“东京核心台”;出版业上更为极端的数据再次反映出东京这个城市在信息传播、大众传播方面,无疑是全国不可取代的“一极”。根据日本“2009年出版社名录”发布的数据,日本2008年有出版社3 979家,大部分出版社集中在东京,占出版社总数的77%,有3 057家。其余的出版社分布在大阪、名古屋和其他中等城市[5]。其实,此“一极化”的趋势也和日本的人口分布特点相吻合,东京首都圈集中了日本全国25.70%的人口,这意味着日本四人之中就有一人居住在首都圈。
应该说,随着信息传播方式日趋便捷化,受众越来越需要得到高质量的信息,作为全国首都的东京在提供附加价值高的信息方面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这也是包括报纸、出版和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企业纷纷把总部设在东京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这种信息生产上的东京一极化格局将会越来越显著。
其实从现实来看,近几十年来,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文化领域方面都呈现出中央集权化的发展趋势,集政治、经济及文化功能于一体的东京已经成为日本全国名副其实的信息发源地、信息传播网络的枢纽及大众传媒流通体系的中心。
综上所述,东京的城市特征可概括为:地理空间相对狭小,但在地区行政划分上包含中心区及周边县,因而在整个东京都地区形成中心向外辐射的地理、交通及人口特征;经济、商业高度发达,市民收入水平在全球领先;城市人口密度极高且人口民族成分单一,因而文化价值观高度统一,与其他国家化城市相比,对外来或异质文化有一定的排斥性;在日本国内处于各重要领域绝对的中心地位,对全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突显领导性质的中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