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广播电视
上海的广播电视网主要由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和各区县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构成,是由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组成的综合覆盖网。
1.广播电视网覆盖
截至2016年年底,上海有线广播电视干线网络总长47 128.86千米,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分别高出全国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5.50和4.20个百分点。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数522.97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97.40%,比上年增长10.80%。其中,农村有线电视入户50.50万户,入户率49.90%。上海数字电视用户722万户(其中付费数字电视用户171.60万户,比上年增长10.10%);其数字付费电视平台覆盖全国170个城市,数字付费电视用户突破1 000万户[97]。
在构成上海广播电视网络的硬件设备方面,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底,上海共拥有三台广播中短波发射台,发射功率为227千瓦;拥有电视台发射台22座,发射功率为72千瓦,以及868座广播电视卫星收转站,具体参见表6-9[98]。
表6-9 2016年上海广播电视网络的硬件设施构成状况
同时,上海的广播电视网覆盖面也逐渐向外拓展,不断扩大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目前,文广传媒集团旗下的东方卫视,除了实现对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中小城市的覆盖之外,已完成在日本、澳大利亚、北美、南美、欧洲及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地区的落地工作,成为我国辐射海外规模最广的省级卫视。此外,东方卫视还积极向境外媒体如美国有线新闻网络(CNN)、日本广播协会(NHK)等媒体提供新闻报道,扩大海外影响力。
2.广播电视网构成
(1)上海广播电视台
2014年3月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整合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截至2017年年底,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共有职能部门12个,事业部七个,一级子公司14家,上市公司一家,二级子公司74家,三级子公司四家,共有从业人员15 000余人,总资产达584.85亿元,净资产409.35亿元[99]。其中,电视频道日播出总量为323小时,广播频率日播出总量为233小时,在上海市场拥有超过70%的电视市场份额及超过90%的广播市场份额,全年播出广播电视节目分别近10万小时[100]。
在广播方面,上海广播电视台拥有包括上海新闻广播、交通广播、戏剧曲艺广播、故事广播、五星体育广播、东方都市广播、流行音乐广播(FM101.7、FM103.7)、第一财经广播、经典音乐广播、东广新闻资讯广播、浦江之声广播电台、爱乐数字音乐广播等在内的13套频率。
电视方面,上海广播电视台拥有东方卫视、新闻综合、第一财经、生活时尚、影视剧、五星体育、纪实、新娱乐、外语、艺术人文、戏剧、哈哈少儿、炫动卡通等15套电视频道15个全国数字付费电视频道。
(2)区县电台与电视台
除上海广播电视台下属的电台与电视台之外,上海各区县下属的电台和电视台也是构成上海广播电视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上海广播电视网络的多层次混合覆盖。
在广播方面,上海共拥有浦东新区广播电台、宝山区广播电台、闵行区广播电台、嘉定区广播电台、松江区广播电台、金山区广播电台、青浦区广播电台、南汇区广播电台、奉贤区广播电台、崇明区广播电台等10家区县级广播电台。
在电视方面,上海区县级的电视台包括宝山区电视台、闵行区电视台、嘉定区电视台、松江区电视台、金山区电视台、青浦区电视台、南汇区电视台、奉贤区电视台和崇明区电视台等共九座区县级电视台。
(3)教育电视台
隶属于上海市教育系统的上海教育电视台也是构成上海广播电视网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成立于1994年2月,于上海地区播出,历经15年的发展,现已跻身于全国教育电视台先进行列。
总体来看,至2016年,上海共有22套公共广播节目(其中市级12套、区县级10套),付费广播一套。全年播出共计1 145 164小时;共有25套公共电视节目,其中市级16套、区县级九套,全年共播出179 000小时,具体可参见表6-10[101]。
表6-10 2016年广播、电视公共节目情况
续表
其中,在电视方面,上海本地频道相比中央以及其他省市更具竞争优势,在上海市场所统计的收视份额排名前10名中,上海本地频道占据绝大多数,前三名分别是新闻综合频道、娱乐频道、东方卫视,见表6-11[102]。
表6-11 上海市场2014年收视份额排名前10位的频道统计[103]
3.主要电台与电视台
(1)电台
a.东广新闻台
东广新闻台是唯一走出上海,面向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卫星广播频率。它内容丰富,各类节目尽收,包括新闻、文艺、医药、旅游等。其新闻强调时效性,率先实行广播新闻24小时值班,早新闻设立“昨夜今晨”栏目,追踪本地及全国重大新闻。东广新闻台立足上海,辐射整个长三角地区,影响力很大。通过整合地区新闻资源,建立长三角广播新闻信息网,开设长三角新闻板块,最终推出卫星广播网,成为地区的龙头媒体。其新闻中长三角新闻的比重不断增加,新推出的“东方财富”“时尚2002”“求医问药上海滩”充分展示上海在金融、时尚、医药等方面的辐射作用。
b.东广都市792
东方广播电台都市792的办台理念是做都市人群的“生活助手与向导”。全天24小时节目播出不断,生活服务版块、时尚休闲版块、文化教育版块为都市人群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节目内容包括新闻、生活资讯、消费、留学、家教、旅游、健康、娱乐、读书、法律、理财、音乐、职场等。
(2)电视台
a.东方卫视
东方卫视(Dragon TV)2003年10月23日正式开播,其前身是上海卫视,定位于“新闻见长、影视支撑、娱乐补充、体育特色”,开办以来一直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为可代表上海城市形象的“上海名片”。
作为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旗下的唯一卫星平台,东方卫视覆盖面涉及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和地区且逐渐向海外辐射。东方卫视已经覆盖318个城市地区,100%覆盖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90%覆盖地级市,其覆盖率在央视CTR全国满意度调查报告中排名省级卫视第七[104]。其中,依托上海在江浙沪地区的影响力,东方卫视在上海周边城市之中更具竞争力。资料显示,在江浙沪17个城市市场中,东方卫视观众平均到达率排名第一,达到15.10%,比排名第二的卫视频道高出将近一半[105]。
同时东方卫视已实现在北美、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海外地区和国家的落地,在全球覆盖观众规模超过七亿,已成长为一个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开放式卫视平台。
除了立台以来卫视落地覆盖面的快速扩张之外,东方卫视以其“新闻见长”的高端定位,多档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品牌化运作、热门独播剧的引进等特色网罗了大批受众。作为上海城市信息传播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现了信息传播网络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的延伸与扩张。
特色一:新闻立台
在如今以收视率为导向的大趋势之下,仍能坚持以“新闻立台”的电视台所剩无几,东方卫视便是其一。其每日新闻播出量位居全国省级卫视前列,体现出其“新闻见长”的内容定位,其中《看东方》《环球新闻站》《东方新闻》《东方夜新闻》《真情实录》《深度105》等品牌栏目建构起东方卫视全方位的新闻信息传播平台。
事实上,正是这种为众多省级卫视所放弃的“新闻见长”定位,为东方卫视赢得了观众的肯定与青睐,也为之建构起一个大台所必须具备的风范。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报道之中,东方卫视在省级卫视中表现出众,收视率仅次于地震发生地的四川卫视,位居省级卫视第二名。
除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做到报道全面及时之外,身处上海这个全国经济中心之中,财经新闻也是东方卫视的主打产品。其开播了卫视中最强的财经新闻组合,每天长达七个小时的新闻直播,在省级卫视当中排名第一[106]。
此外,东方卫视创办了一批定位高端的品牌栏目如《波士堂》《头脑风暴》等,聚拢大批高端人群,从而获得更强的社会影响力。根据央视-索福瑞公司所提供的监测数据显示,东方卫视在“三高人群”(月收入4 700元以上,大学及以上学历,干部管理人群)收视中位居全国省级卫视第一。
特色二:真人秀节目品牌化运作
在2005年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大获成功后,各省级卫视纷纷效仿,一时间电视荧屏上真人秀节目呈现泛滥之势。在此形势之下,2006年东方卫视全力推出其精心打造的包括《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和《舞林大会》等在内的四档热播真人秀节目,掀起了国内真人秀节目不小的高潮,同时也扩大了其在全国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其中,从CSM提供的2006年8月19日全国17个重点城市的收视仪数据看,莱卡《加油!好男儿》的平均收视已经超过2%,上海地区莱卡《加油!好男儿》在15—24岁青少年人群中更是历史性的创造了19.40%的最高收视[107]。该节目定位于男人秀,以差异化取胜,黄金时间收视率一度超过红极一时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成为2006年最受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而始于2004年的《我型我秀》在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及央视《梦想中国》的角逐中,也取得不错的成绩。根据收视率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型我秀》在上海乃至全国收视状况都实现了不小的突破[108]。此外,其所推出的《舞林大会》突破了平民选秀的真人秀节目框架,将明星引入比赛当中,打造出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明星真人秀”节目。
通过几档品牌真人秀节目的运作,东方卫视在2006年全国省级卫视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居第二位,仅次于湖南卫视。
此外,基于东方卫视真人秀的多品牌成功运作,2006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发展改革研究中心调研组到上海,对《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和《舞林大会》四档真人秀节目进行调研。根据其最终报告《上海真人秀节目产业价值链研究报告》,东方卫视这四档真人秀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直接参与者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预期累计超过14亿元,而四个品牌的商业价值达到38.45亿元,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达到76.89亿元,其可预期贡献可能超过百亿。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对选秀节目的限制以及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审美疲劳”,倚靠此类节目来保持卫视竞争力显然已不再可行。2007年以来,东方卫视收视率开始下滑,到2008年前三季度,东方卫视在省级卫视中的排名已跌落在10名之外,位居第11位,而湖南卫视仍固守在排行榜的榜首位置。
此外,东方卫视不断推陈出新,推出了《极限挑战》《欢乐喜剧人》等综艺节目,受到广泛好评。其中,东方卫视于2015年重磅打造的综艺节目《极限挑战》以其环环相扣的剧情设定、平民化的叙事和即兴反应受到观众的喜爱[109],并荣登2018年4月省级卫视综艺节目微博提及量监测数据第三名[110]。
特色三:独播剧引进
2008年,东方卫视为了逆转2007年以来收视率和省级卫视排名迅速下降的局势,进行全新改版。这次改版的核心内容是晚间黄金档重新播出电视剧,而且是独播、首播大剧;下大力气打造午夜档《引进剧场》;白天的播出内容也以电视剧为主[111]。除东方卫视的多部独家自制大剧《网球王子》《傻女最牛》等,东方卫视还引进香港TVB电视台制作的热播电视剧,受到大批观众的喜爱,收视率也有所提升。2014年全国样本城市市场份额排名中,东方卫视以1.50%的市场份额列居省级卫视第七名。
b.第一财经频道
第一财经频道也同样隶属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作为第一财经品牌旗下的电视平台,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将收视对象定位于投资者的财经专业频道。
第一财经频道全天播出19小时,其中直播超过八小时,内容覆盖经济各个领域,确保投资者透彻了解全球的市场行情和重要财经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并且辐射海外,部分节目通过东方卫视向日本、澳大利亚等地方播出。其与世界著名财经频道CNBC亚太合办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中国经营者》通过东方卫视和CNBC辐射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