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多媒体形态相互融合的城市信息传播网络

(四)新世纪:多媒体形态相互融合的城市信息传播网络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20世纪末的时候,互联网出现了。作为20世纪末科技界最重要的创新之一,互联网开始引发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革。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兴盛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其自身成为城市信息传播网络的重要构成之一,并且开始改变原有的城市信息传播网络格局。随着互联网影响力的扩大,上海各大报刊、广播电台等纷纷上网,城市的信息传播网络在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同时呈现出相互融合之势。这一时期,上海通过整合原有媒体资源先后创建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涵盖了上海本地绝大多数的报刊、广播和电视,并且通过传统媒体上网,基本形成了一个以传媒集团为主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相互融合的立体式城市信息传播网络。

1.互联网勃兴

20世纪末,互联网逐渐兴盛,其影响力与日俱增。2004年9月,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制作中国互联网历史主题展,以互联网硬件建设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线索,将我国互联网发展分为五大阶段——1987—1994年,探索阶段;1995—1996年,蓄势待发阶段;1996—1998年,空前活跃阶段;1999—2002年年底,普及与应用快速增长阶段;2003年至今,多元化与走向繁荣阶段[59]。也有学者以互联网行业本身的起落为线索,将发展阶段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5年1月以前,是互联网萌芽到初步成型阶段;第二阶段,1995年年初到2000年中期,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次高峰;第三阶段,2000年中期到2003年年底,是互联网发展的低谷;第四阶段,2003年底到现在,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二次高峰[60]。上海是国内互联网较为发达的城市之一,在这场世纪之交国内互联网的发展浪潮中,上海新闻媒体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踏足互联网这一新兴的第四媒体,从而确保在信息传播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早在1998年《解放日报》就在互联网上创办了《解放日报》电子版,之后在2000年,在上海市委的领导下,上海筹建了自己的大型综合性网站——东方网,目标是把东方网建成一个可以代表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形象的品牌网站。

纸质媒体上网始于《解放日报》。1998年年初《解放日报》电子网络版开始筹建,7月28日正式对外发布,进行试刊,成为上海乃至国内外较有影响力的中文新闻站点之一,在互联网上发挥着中文主流媒体的作用,其发展方针是“立足上海、面向海外、辐射华东”。自《解放日报》网络版开通后,上网访问者到1999年3月10日已突破百万大关[61]。之后,《新民晚报》电子版于1998年12月1日正式开通,以《新民晚报》为母体,兼具信息传播和各种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给受众带来了全新视听享受而不受广播电台的时间限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海有线电视体育台举办了“奥运仲夏夜”“奥运发言人”栏目,午间“亚特兰大烽火”奥运新闻,凭借互联网优势直接从美国亚城组委会获得最为完整的金牌榜[62],报道速度领先于其他任何报台。20世纪90年代中期,广播与互联网通过优势互补,使广播借助网络打破地域限制并扩大信息量。其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互联网上开展各种信息服务,1998年1月28日(正月初一)上午10点,首次通过互联网推出春节贺岁节目,把一套正在直播的新春特别音乐节目“网上广播,虎年贺岁”送往世界各地。

现在,上海各主要媒体都已有网络版,《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电台、东方电台等都在互联网上设立了网站,通过互联网使各自的信息辐射力显著增强。

2.传媒集团组建与扩张

我国的传媒集团化浪潮开始于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的组建。上海传媒业自1998—2001年,先后组建了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和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上海各大主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资源大都归属于其中。2013年10月28日,原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与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合并成立上海报业集团。这标志着上海传媒集团的整合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

3.跨媒体融合之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媒集团的组建,媒体资源不断重新整合,上海的城市信息传播网络开始呈现出跨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其中,作为首家跨媒体的财经资讯供应商,上海文广“第一财经”传媒品牌的运作是这一趋势的典型案例。

分别整合了报业和广电两大系统资源的上海报业集团和新SMG,也积极响应国家“媒体融合”的顶层战略部署,面向新媒体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媒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媒体融合实践。

2013年上海报业集团组建以来,通过对《新闻晚报》《东方早报》等一批报刊进行休刊和合并,将实际运营报刊和出版单位从集团成立之初的37降为21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坚持一体发展,率先走出从相“加”到相“融”的关键一步,迈入“一支队伍、两个平台”的一体化运作新阶段,成为全国省级党报转型发展先行者。《新民晚报》以“新民”客户端全面推动媒体融合,“侬好上海”、新民网等系列新媒体产品体现“本地、突发”特色。截至2018年初,集团拥有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搜索引擎中间页、移动端内置聚合分发平台等近10种新媒体形态,端口267个,新媒体稳定覆盖用户超过3.2亿。集团媒体共有移动客户端12个,下载总量超过1.8亿;共开设微信公众号193个,粉丝总数900万;共开设微博账号43个,粉丝总数8 828万;共有PC端网站17个,覆盖用户总数4 252万。集团旗下的两大新媒体产品——澎湃和界面已成为国内时政和财经领域首屈一指的新媒体产品[63]

2014年3月,原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全面整合,正式组建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新SMG”),与上海广播电视台一体化运作。搭载自行研发的全媒融合技术系统“Xnews”的新SMG全媒体指挥平台也于2015年初步建成,看看新闻网、阿基米德等新媒体产品用户获得了稳步的增长[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