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为主体的单一传播网络(1700—1920年)

(一)报纸为主体的单一传播网络(1700—1920年)

1.报纸

虽然在1652年纽约即被授予自治权,但殖民地的管理者都是由宗主国英国的统治者选派的。在当时的管理者伯内特的任期内,纽约第一份报纸,由威廉·布雷德福创办的《纽约公报》(New York Gazette)于1725年11月8日开始发行。早期殖民地时期,北美的新闻事业曾长期依附于当地的权力体系。由于享受政府补贴,这份报纸在所有问题上都是拥护政府的。

直到1733年著名的曾格案发生,纽约的报纸才开始成为传递不同政治意见的媒介。当时希望对殖民地事务享有更大控制权的阶层发现自己无法将意见传播开去,而拥有当时惟一一份报纸的布雷德是一个坚定的保皇派。于是,他们急需一份新的报纸用来作为发表和传播他们新闻和观点的工具。这份报纸就是由曾格(Zenger)于1733年11月5日创办的《纽约新闻周报》(New York Weekly)。这份报纸出版头一天便与行政当局发生冲突,随后又持续公开谴责殖民地官僚当局的无能和腐败。主编曾格因此以“煽动闹事”的罪名被捕。此时的报纸已经开始发挥政治发声筒的功能,更多的纽约公众通过报纸这一途径来了解这座城市乃至整个美国的政治动向。

这一时期北美殖民地报纸的迅猛发展,与18世纪20年代之后殖民地商业的发展紧密相关。最明显的就是广告业已经非常红火。报人之所以能够有勇气与殖民地当局进行争论,很大程度上和他们的报纸拥有大量的广告来源有密切的关系。经济上的相对独立为这一时期的报纸编辑方针的独立提供了强劲的动力,这也是其能够相对自由发表政治意见的原因之一;同时,由于有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支持,报刊在质量上也出现了很大的改进。当然,促进这一时期报业发展的动力远不止这些。18世纪初,殖民地人口受教育的比例也在快速增长,而这是一个有利于报业发展的重要社会因素。随着北美报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北美殖民地与英格兰的矛盾的不断尖锐,殖民地报业越来越开始表现出它独特的面目,它内聚的能量随着北美的独立运动显现出来[8]

独立战争时期,纽约的报纸就曾多次扮演着政治运动舆论战场的角色。18世纪60年代,激进派宣传家萨姆·亚当斯决定利用各殖民地之间的宣传交流发动一场密集的攻势。这场攻势曾被称作是“整整20年(1763—1783年)里最为持久的通过新闻报道传播思想的运动”便是1768—1769年的“大事记”活动[9]。在亚当斯的领导下,北美各地的记者将涉及英国军队倒行逆施的丑恶行径都记载下来,发表在《纽约新闻报》(New York Journal)上。并且,他们联合其他几座城市的几家报纸形成了革命的宣传网络,使得这些信息在殖民地公众之间得到广泛传播。通过亚当斯20年努力不懈的宣传,北美独立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

报纸的这种政治宣传工具作用在之后的党派之争中也体现出来。1787年10月至1788年4月间,联邦党人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刊登在周二刊《纽约独立新闻报》(New York Independent Journal)上,这些文章在国内的报纸上相继转载,其宣传效果十分显著[10]。纽约报纸之所以能在全美产生社会影响是与这座城市的发展分不开的。到1790年,纽约已有九种报纸供给城市读者,随着该市人口在10年内倍增至60 489人,报纸的种类也有所增加。至1807年,已有20多种报纸面世,纽约成为全国的首要新闻中心[11]。纽约在1810年人口达到96 373人,已远远超过费城而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12]

纽约在19世纪最初25年的主要特点是发展的突飞猛进。已成为合众国最大城市的纽约市,在1820年普查统计中显示的人口为123 706人。该市常被人们称作美国的伦敦[13]。虽尚未准备好挑战波士顿在文化上的首要地位,但纽约确实已在文化传播领域称雄。比如在印刷品数量上已超过费城,并成为印刷及出版业中心。

当时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借助图书馆社团来传播文化和信息。一些有进取心的印刷商开设了书店和阅览室,以便让老主顾查找新的版本或浏览该市的20多家报纸。图书馆社团逐步形成气候,1820年,商业图书馆协会和学徒图书馆分别建立起来,向中等收入者传递书籍。这些图书馆成为这座城市中部分人群获得已有文化信息和资本的主要渠道。对于许多观察家来说,到19世纪20年代中期,纽约市已同时超过波士顿和费城而成为全国文学之都。由詹姆斯·柯克·保尔丁、华盛顿·欧文以及詹姆斯·费尼莫·库珀等作家写的书都在该市出版,并赢得大批读者,曼哈顿正成为另一些作家的文学圣地;威廉·卡伦·布赖恩特和菲茨-格林·哈勒克则干脆称纽约为“家”[14]。至1830年,随着移民的不断涌入,纽约取得了它渴望已久的文化上的卓越成就。这些为市民提供不同文献和新兴出版物的图书馆也在持续发展。在1840—1860年间,纽约图书馆数量显著增加,虽然大多数是私人或收费图书馆[15]。然而,由于阅读和获取书本的方式并不便利和普及,纽约市的图书馆仅为少部分人服务。对于大多数纽约人而言,最容易接触文化进展的方式是报纸,报纸也同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杰克逊时代,纽约市成为全国新闻活动的中心。

19世纪30年代前后,工业革命使美国的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大的飞跃,商品丰富,市场扩大,导致与新闻传播事业相关联的许多社会因素都产生了一系列剧变:如大都市的形成、运输的日渐快捷、邮政通信业的发达、造纸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再加上大量增加的移民,以及新兴的劳工阶层的需要,客观上促使以往的政论报向大众化报纸转变。廉价报纸应运而生。

廉价报纸(Penny Press),也称便士报,每份报纸售价一便士。其特点不仅在于空前的廉价,而且还因其内容、形式、发行的创新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特色。与前时期的报纸相比,它内容通俗、琐碎,多刊登暴力、犯罪、色情的社会新闻和刺激性消息,并大量刊登广告;形式上文字浅白、情节夸张,常用配以含有大字标题和图片的显著头版以招人注目。不管是售价的低廉,还是内容、形式上的一味通俗以至于低俗,无不显示出迎合受众的一种新意识。可以说,廉价报纸的目标受众第一次定位在广大的中下层群众身上。从此,开创了美国新闻业的一个新时代[16]

早期的三大廉价报都诞生在纽约。1833年9月3日,世界上第一份成功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The Sun)在纽约创刊。该报为日报,创办人是本杰明·戴(Benjamin H.Day)。这是一份四页小报,大量刊登轻松幽默的社会新闻、当地消息和色情、暴力消息;文字通俗、夸张而富戏剧性;版面上突出大字标题,强调煽情处理;发行上以街头零售为主,不再是传统的预先订阅。六个月后,该报发行量达8 000份,比当时最大的正统报多一倍。这很快引起广告商的注意。大量刊登的广告又为该报带来丰厚的收入,使其迅速成为美国第一家不需要政党和财团支持的独立的、赢利的私人报刊企业。

《太阳报》虽在内容、形式和发行上都有所创新,但为招揽受众,甚至不惜编造耸人听闻的假新闻。比如1835年8月25日开始连载的报道:在月球上发现了生命,其形象如怪异的人形蝙蝠。正如曾任其编辑的约翰·博加特所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太阳报》本着这一宗旨,致力于挖掘种种荒诞离奇的社会新闻,以引人入胜的生动笔法招徕读者,获取了巨额利润。

《太阳报》的成功引来了其他报人的竞相效仿。1835年5月6日,唐姆斯·戈登·贝内特(James G.Bennet)在纽约创办日报《纽约先驱报》(New York Herald)。该报在内容、版式、发行各方面都全面模仿《太阳报》,甚至在刊登耸人听闻的暴力与色情消息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

1836年,贝内特对纽约妓女艾伦·朱厄特被杀一事进行了一次在当时为数不多的新闻调查和访谈,并用头版详细报道此事及各种内幕新闻,使得这条新闻在整个纽约市广泛传播,报纸发行量也因此大幅飙升。针对《纽约先驱报》在新闻报道处理方面的越来越“不择手段”,1840年,纽约及远至英国的报纸发动了一场抵制《纽约先驱报》的“道德战”。所有“令人尊敬的人们”都被召唤到抵制的行列中。由此,该报发行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但到1850年,贝内特的《纽约先驱报》每天能卖出三万份。1860年其销售量为六万份,是当时美国销数最高的报纸。

除《纽约先驱报》外,随后又有霍勒斯·格里利(1811—1872年)的《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及威廉·卡伦·布赖恩特的《晚邮报》接踵而至。所有这些报纸刊登形形色色具有轰动效应的新闻报道、科学小品、实用窍门及流言蜚语。与此同时,报纸也分享现代的自由思潮——布赖恩特的《晚邮报》迅速赢得全市最先进报刊的声誉。

几乎所有读者都一致公认《纽约论坛报》的格里利为当时的最佳编辑。格里利支持许多激进的事业,同时又把他的报纸办成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报纸。卡尔·马克思曾为之撰写有关欧洲事件的文章。这位编辑的常用引语“去西部,年轻人”,在帝国主义扩张的年代鼓舞着成千上万的人们。

亨利·J.雷蒙德(1820—1869)于1851年创办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在新闻报道方面显得更为镇定自若,但却发展得极为迅速,到1860年,已把所有竞争对手都抛在后头。此外,在这些年里还有上百种专门化报纸发行,针对特定的族裔、宗教群体或劳工[17]

廉价报纸开始的报业大众化进程,到19世纪末已基本完成。当时有重大影响的几份报纸——《纽约世界报》《纽约新闻报》和《纽约时报》——都是纽约报纸。

2.期刊

美国的期刊起源于日报的发源地费城,创办者也是早期日报的发行人。早在1741年,安德鲁·布雷德福(Andrew Bradford)就出版了美国第一份期刊《美利坚杂志》(American Magazine),从此以后,不时有人尝试出版杂志。18世纪后半期,杂志的涌现使得传媒的样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革命时期殖民地共有五家杂志,罗勃特·艾持肯在费城出版的《宾夕法尼亚杂志》使美国公众第一次欣赏到了汤姆·潘恩的风格;政党报纸时期涌现出了新闻杂志的先驱《农夫博物馆周刊》;比较有名的还包括《奈尔斯纪事周刊》等。这些杂志在内容上的重要特点就是可以报道当时政府的活动[18]

但纽约在当时还不是北美最重要的城市,期刊并没有最先从这里发展起来。到19世纪30年代,随着纽约逐渐繁荣并成为北美的新中心城市,期刊作家和艺术家才开始被吸引到纽约。波士顿《美国月刊》的编辑纳撒尼尔·P.威利斯(1806—1867年)1831年移居纽约。他解释说,尽管波士顿有许多引人入胜之处,“但一个多少带有世界主义口味的人会非常偏爱纽约”。他随即创办《家庭期刊》,报道该市新闻。

1833年,《纽约人杂志》创刊。是美国第一家大型综合性月刊。之后几年,随着纽约期刊业的发展,杂志在纽约市民生活中的影响也日益扩大。1847年,曼哈顿已经成为50家杂志的总部所在地,其中包括《民主评论》《纽约人》和《纽约月刊》等。1850年,纽约图书出版公司创办的《哈泼斯月刊》(Harper's Monthly)开始发行,该刊连载英国狄更斯等著名作家的小说,木刻插图较多。其发行量在内战前迅速达到了创下世界纪录的20万份,超过了所有其他杂志。21世纪初,该刊被摩根财团收购,但仍为高级杂志[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