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互动、立体的大众传播网络形成

(五)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与普及:互动、立体的大众传播网络形成

在大众传媒领域内的技术革新上,日本这个国度从来不落后。如今的东京甚至以代表全球最新的各种技术和电子产品而闻名于世。在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降临世界之时,东京亦是紧紧跟上了网络世界前进的步伐。

早在1995年,《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大报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十余年间,电脑及随之而来的互联网在东京市民间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普及开来。互联网渗透率在2000年为30%,至2012年时已增至79.10%[12]。来自We are social的名为《2015年数字化、社交、移动通讯报告》(Digital,Social&Mobile in 2015)显示,2014年日本互联网用户已达1.09亿,环比增长9%,渗透率为86%,位列世界第七位[13]

日本政府的IT战略本部于2006年1月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遍在网络社会”的目标,事实上,如今的东京早已成为一个“遍在网络社会”。在互联网的使用率数据之外,在近年来被学界认为具备“第六媒体”潜力的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发展方面,东京已然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1999年开始推出的“I-MODE”数据业务,其在东京乃至全日本掀起的风潮使之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无线互联网服务之一。

不难看出,在东京的大众传播网络中,各种传媒形态之间的互联、互动性是极强的。除去前文已述的报业与广播电视之间的连接,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报业与网络之间,据日本新闻协会公布的“2004年报社/通讯社的电子媒体与电波媒体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报社开设网站率达到98.80%;另据日本报纸协会的“报纸及通讯社的电子、电波媒介现状调查”的结果,截至2013年1月,参与调查的86家机构均已开办网站[14]。在广播电视与通信、网络之间,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宽带化、电视媒体的多样化和数字化发展,广播电视和通信手段已经走向互融,传统的通信和广播电视概念无法定义的介于两者之间的服务形态开始出现。对于已有多年发展历史的以“I-MODE”为代表的移动媒体业务,早已和报纸、广播电视、通讯社等分别建立起了固定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在现今东京这样一个“遍在网络社会”里,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等各种媒介形态组成的信息传播网络,是名副其实的一张“网”,各种媒体之间相互合作、联结,新旧媒体之间形成了高效的互动。

从大众传媒诞生到现在,东京的信息传播网络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身处新闻与传播业整体发展状况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作为日本的首都及信息传播中心的东京,其上空、地下以及市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包罗于一个互动而立体的大众传播网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