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早期
历史上,在朝鲜最早出现的现代报纸是日本商人于1881年12月在釜山创办的《朝鲜申报》,这张日文报纸主要服务于日商的经济信息需求,与朝鲜的文化传播关系不大。1883年10月31日,李氏王朝统理衙门下属的博文局(相当于现在的出版署)创办《汉城旬报》,这是第一家朝鲜人创办的现代报纸,其性质与中国清末官报类似。1886年1月25日,博文局创办《汉城周报》,这是朝鲜报纸采用民族文字的起点,内容以时政新闻为主。1896年4月7日,旅美医学博士徐载弼创办了韩国最早的民办报纸《独立新闻》。徐载弼认为国家的独立在于教育,特别在于启发民众,因而首先就应该刊发报纸。该报为周三刊,每期四版。读者包括市民、知识界和王朝内的外国人。徐载弼办报采用从美国学来的经验,提倡西方新闻价值观。为了纪念这份报纸,1957年,韩国新闻界将该报的创刊日4月7日确定为“新闻日”。
1898年4月9日,大韩国第一份日报《每日新闻》创刊,当时23岁的李承晚为该报主笔(后来他成为大韩民国的首任总统),该报每期四版,主张改革维新,但是存在时间较短,同年10月8日即停刊。在《独立新闻》《每日新闻》的带动下,大韩国的民族报刊进入了创办最高峰期。《帝国新闻》《皇城新闻》《万岁报》《庆南日报》(当时唯一的地方报纸,1909年在庆南出版)等,都是当时很有名气的报纸。与此同时,一些外国人创办的报纸也推动了大韩国的舆论变革。其中,较为著名的有英国记者贝瑟尔(Ernest Thomas Bethell)1904年创办的《大韩每日申报》和英文《朝鲜每日新闻》(The Korea Daily News)、法国传教士德芒热(Florian Demange)创办的《京乡新闻》等[19]。
李氏大韩国灭亡以后,日本在其境内推行的文化政策是消解朝鲜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报刊。因而,除了日本驻韩总督的机关报《每日新闻》外,禁止任何韩文报刊。境内面向社会的报纸,总共24家,全部是日文。面对日本的残暴统治,朝鲜民族新闻事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1919年3月1日,在为前李氏大韩国最后一个国王李熙举行葬礼的时候,爆发了“三一运动”。运动中,原《帝国新闻》社长李钟一等39人发起《独立宣言书》,并与李钟麟、尹益善秘密出版报纸《朝鲜独立新闻》。日本殖民当局残酷镇压了这次运动,7 500人被杀害,1.50万人受伤,四万人被捕。事后,日方被迫采取了一些怀柔政策,略微放宽了新闻政策,给三家民营韩文日报发出了执照。于是,1920年3月5日《朝鲜日报》创办,4月1日《东亚日报》创办,第三家报纸是《时事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