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网络的源起依赖于城市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条件

(一)信息传播网络的源起依赖于城市的经济、社会与历史条件

上海信息传播网络的演变的开始于19世纪中期,其源起离不开城市各方面条件的支持。具体来看:上海位于太平洋西黄金口岸和长江金三角的交汇要冲,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远在唐代,上海地区就出现了闻名遐迩的港口。宋元以来,随着海上贸易的繁盛,上海由镇升级为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时上海地区已以“文秀之区”饮誉江南。及至清代,嘉庆《上海县志》载:“地大物博,号称繁剧,诚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也。”[152]交通运输的发达、商业交流的频繁日益滋长对城市信息交流的需求,而可以担此重任的大众传播业便有了出现的必要。而对于报刊业至关重要的印刷条件,上海也大体具备。众所周知,印刷术是我国的享誉中外的四大发明之一,到宋代时,印刷业就已非常发达,而活字印刷在明代就已经被广泛使用。此外,报刊所需的发行网络在当时的上海也已基本具备,包括官方邮驿网络和民间信局网络。

上海较早开埠的历史也是上海信息传播网络得以从报刊源起的重要催化剂。鸦片战争之后,上海被确定为五大通商口岸,一时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开始涌进上海,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而这当中就包括报纸这一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产物。在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之后不久,便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近代新闻纸。1850年8月3日诞生的英文《北华捷报》是上海的第一份报纸,而这第一份报纸就是由外国传教士所创办,它的诞生也从此揭开了上海城市信息传播网络170年的演变史。

由此可见,基于各方条件的具备,上海城市信息传播网络才得以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