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跨行业的信息传播网络整合(1990年至今)

(三)跨媒体、跨行业的信息传播网络整合(1990年至今)

1.广电媒体大融合

这一时期,纽约的信息传播网络已经经历过一轮洗牌和重组,传播的媒介形态也基本成形。《1996年联邦电信法》的颁布进一步放宽了对媒体的管制,促进了传媒产业融合的进一步升级。它首先放宽了对广播电台、电视台所有制的限制;其次,打破了媒介种类的限制和隔绝,允许电话公司参与有线电视市场的节目竞争,促进电话行业与有线电视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合作。

1996年后,典型的跨行业、跨媒介兼并重组案有:大西洋电报电话公司(AT&T)于1999年年中以466亿美元购买美国第二大有线电视公司——电信公司(TCI);2000年1月10日,时代华纳与美国在线(AOL)以互换股票的方式实现了合并,其交易价值达到了1 830亿美元,创下了全球迄今并购案之最。

受《1996年联邦电信法》的鼓舞,从1996年开始,兼并风潮便席卷了整个广播电视业。该产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集团和以数十亿美元计的兼并交易的年代。1996年,美国广播电视业兼并交易顿达253.60亿美元,其中广播业交易额148.70亿元、电视交易额104.90亿元。而1995年,整个产业交易只有83.20亿美元。1997年,兼并交易繁忙程度前所未有,广播业的主要市场80%都已被大公司兼并。当代美国的媒介集团都是集广播电视业等多种产业于一身的巨型集团[37]

2.互联网时代

就在广电业等传统媒体产业忙着兼并重组时,互联网这一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介赶在新世纪到来前加入了媒体大军。这个完全颠覆已有传播形态的新媒介无疑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它对一个城市信息传播网络改造的影响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对于一般的纽约市民来说,不同媒体间发生的整合兼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真正和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是媒介究竟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服务。互联网的问世标志着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到来。

1969年,Internet问世。它源于美国的阿帕网(ARPANET),最初的网络只有四台主机,30年后已发展成为拥有300万台主机,包含来自130多个国家的1.50万个子网的庞大无比的信息网络——Internet。

从1969年到1993年,Internet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新闻传播。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以后,启动了建设美国信息高速公路项目,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从此,网络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化浪潮遍及美国每个角落。截至2013年,美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2.80亿、手机用户3.35亿、移动互联网用户3.05亿[38]。许多人从小接触电子媒体,人们称这些在电脑、电视伴随下长大的一代为“屏幕一代”(screenagers)。美国人主要通过互联网来收发电子邮件、检索资料、查阅新闻等。

互联网与报纸、期刊、电视、电台等传统新闻媒体的结合十分紧密,特别是在新闻的供给方面,传统媒体一直扮演着主力供应商的角色。近年来美国各报都在积极探索转型的有效路径,努力生产能满足数字时代受众需求的内容产品,并将这些内容推向几乎所有的数字平台,使得报业公司生产的内容得以抵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远远超过纸质媒体的读者量[39]。期刊也从1997年起就纷纷开办自己的网站,那些计算机类期刊更是一马当先。期刊网站总体来说是最好看、最精彩的媒体网站。至于网上电台、电视台提供的音频和视频信息,也早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既有竞争更有融合,且事实正在证明融合是传统媒体的更好出路[40]

21世纪初,《纽约时报》等报纸相继推出数字化报纸,使世界各地订户可以和纽约的读者同时阅读到完全版的《纽约时报》。不过,发展至今报纸网站已不局限于提供报纸上的内容,而是延伸出很多新的服务领域,如读者可以从《纽约时报》的网站上随时检索到世界1 500个城市的天气预报。之后电视和期刊都相继上网,人们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得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的海量信息,并且同时囊括各种媒体类型。更让纽约市民感受深刻的是互联网缩小了世界,从而缩短了信息传播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