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东京报纸的起源:从“大报”“小报”到“中报”
与欧美等国家相同,近代日本的大众传播起源于报纸的产生。尽管日本报纸发行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翻印报纸和随后几份由驻日英美人士创办的外文报纸,但最早具有近代报纸特征的日刊报纸出现在明治时期的19世纪70年代,横滨是最早创刊的城市。
在东京,最早创刊的日刊报纸是1872年创刊的《东京日日新闻》(《每日新闻》的前身)和《邮便报知新闻》。这类报纸的特征以政治评论为中心,采用汉语文体,被称为“大报”,由于其以硬派新闻为主并采取较为晦涩难懂的汉语文体,使得大报的读者限定在富商和豪农等文化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旧士族阶层之间。事实上,系列报纸的产生,也得益于明治新政府在确立中央集权制后对报纸的发行给以援助,并积极从事报纸的普及。因此,这些大报随后纷纷明确了各自的政治主张,成为政党机关报,其中《东京日日新闻》成为政府系列的帝政党的机关报纸。与大报形成对比的是不久后诞生的小报,所谓“小报”就如同字面那样,其特征是版面小,不登社论、评论,文章用的多是民众的语言,汉字注假名,是以报道社会娱乐活动为中心的大众报纸。最早的小报是1873年创刊于东京的《东京假名标记新闻》和《四十八字新闻》,但这两份报纸生命短暂,不久便消失,真正具有代表性的小报是1874年创刊的《读卖新闻》,该报以平易近人的大众新闻风格在报业界独树一帜,创刊半年就取代诸份大报成为当时东京发行份数最高的报纸。1875年,东京又相继出现了《平假名插图新闻》(后改为《东京平假名插图新闻》《东京插图新闻》)和《假名读新闻》(后改为Kanayomi)等受到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知识分子、文学爱好者和妇人阶层的欢迎的小报。可见,报纸这一大众传播形态在东京从精英(政客)流向大众的过程仅仅一两年内就完成了。更为重要的是,慢慢演变为政党机关报的大报在1877—1887年10年间便经历了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少数未停刊的大报也脱离了政党的属性,对于政党的解散或衰落,以当时日本自由民权运动为背景的民主主义舆论是这其中的关键因素。一直受政党影响较小的小报则随着大报的式微,取而代之成为当时东京乃至全国报业的中心力量。此后,小报与大报在内容上也日趋相同。
随着政党的解散或衰落,以政治评论为主的大报对经营方式进行了改革,并逐渐走上了商业报纸的路子。率先改革的《邮便报知》缩小版面,改进销售方法,而另一突出代表是来到东京开拓市场的《朝日新闻》(《东京朝日新闻》),其彻底商业主义的发行措施使当时东京各报社遭受到沉重打击,纷纷改进发行、销售方式以抵抗。以东京报纸为代表的日本近代商业报纸最终在明治政府末期确立,在其确立过程中体现出的三个特征是:一是报纸趋向“中报”化,内容从侧重政治评论转为以报道式新闻为主;二是报纸作为广告媒体的价值得到提升,这与资本主义在日本发展的背景相关;三是报纸的“不偏不党”原则确立。这三个显现于20世纪初的近代商业报纸特征,至今仍可从东京乃至全国的报纸中看出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