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石鼓歌

韩愈

张生手持石鼓文,

劝我试作石鼓歌[1]

少陵无人谪仙死,

才薄将奈石鼓何[2]

周纲陵迟四海沸,

宣王愤起挥天戈[3]

大开明堂受朝贺,

诸侯剑佩鸣相磨[4]

蒐于岐阳骋雄俊,

万里禽兽皆遮罗[5]

镌功勒成告万世,

凿石作鼓隳嵯峨[6]

从臣才艺咸第一,

拣选撰刻留山阿[7]

雨淋日炙野火燎,

鬼物守护烦[8]

公从何处得纸本,

毫发尽备无差讹。

辞严义密读难晓,

字体不类隶与蝌[9]

年深岂免有缺画,

快剑斫断生蛟鼍[10]

鸾翔凤翥众仙下,

珊瑚碧树交枝柯[11]

金绳铁索锁钮壮,

古鼎跃水龙腾梭。

陋儒编诗不收入,

二雅褊迫无委蛇[12]

孔子西行不到秦,

掎摭星宿遗羲娥[13]

嗟余好古生苦晚,

对此涕泪双滂沱。

忆昔初蒙博士征,

其年始改称元和。

故人从军在右辅,

为我度量掘臼科[14]

濯冠沐浴告祭酒,

如此至宝存岂多。

毡包席裹可立致,

十鼓祗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

光价岂止百倍过[15]

圣恩若许留太学,

诸生讲解得切磋。

观经鸿都尚填咽,

坐见举国来奔波[16]

剜苔剔藓露节角,

安置妥帖平不颇。

大厦深檐与盖覆,

经历久远期无佗。

中朝大官老于事,

讵肯感激徒媕婀[17]

牧童敲火牛砺角,

谁复著手为摩挲。

日销月铄就埋没,

六年西顾空吟哦。

羲之俗书趁姿媚,

数纸尚可博白鹅。

继周八代争战罢,

无人收拾理则那。

方今太平日无事,

柄任儒术崇丘轲。

安能以此上论列,

愿借辩口如悬河。

石鼓之歌止于此,

呜呼吾意其蹉跎!

张籍手里捧着石鼓文的拓本,

劝我作一首赞颂它的石鼓歌。

杜甫李白这样的高人都不在,

才薄之人面对石鼓无可奈何。

周朝政权更迭天下纷乱之时,

宣王继位图强挥师征战戎狄。

得胜还朝之时接受四方朝贺,

诸侯们身戴的佩饰相碰而响。

天子曾于岐山狩猎英姿勃发,

万里之内飞禽走兽都被网罗。

刻石记载要让后代永远敬仰,

高峻山头被削落用它作石鼓。

随从之臣才艺堪称天下第一,

选好石鼓刻上文字留在山谷。

石鼓饱受日晒雨淋野火燎烤,

鬼神将它们牢牢守护到如今。

先生你从哪里得来这个拓本?

文字清晰完整没有丝毫差错。

它的辞义严密深奥很难读懂,

它的字体不像隶书和蝌蚪文。

年代已久难免受损笔画残缺,

文字有的像利剑斩断的蛟鼍。

字迹有的像鸾凤载群仙飞临,

有的似珊瑚与玉树枝干交错。

气势磅礴像金绳和铁索缠绕,

雄浑苍劲又像飞龙空中腾越。

浅见儒士没有将石鼓文收录,

二雅篇章狭小难容石鼓巨作。

周游列国的孔子没能入秦邦,

他拾取了星辰却丢掉了日月。

叹我热爱古代文化却生得晚,

面对石鼓文伤心得涕泪滂沱。

想当初被征召为国子监博士,

那年改年号选了吉祥的元和。

我的朋友担任军职在右扶风,

他为我探测出这石鼓所在地。

我虔诚地沐浴并报告国子监,

这样的宝物世上能存多少呢?

用毡席将石鼓包裹运往京都,

运送这些石鼓只需几匹骆驼。

进献太庙把它比作春秋郜鼎,

石鼓的价值岂止百倍于郜鼎。

若皇恩浩荡将石鼓留在太学,

就可以让所有学生学习切磋。

汉时摹写经文的人填塞街巷,

今日展出石鼓国人都来观赏。

剔除鼓上的苔藓显露其棱角,

把它放得妥妥帖帖不偏不颇。

高楼大厦深檐厚瓦把它覆盖,

即便年深日久也不会有损坏。

可是朝中的大官都老于世故,

对此动天盛事竟然态度冷漠。

牧童在鼓上敲火牛用它磨角,

谁能爱惜它伸出手来摸一摸?

它一天天被毁就快要被埋没,

六年来我都在向西遥望慨叹。

王羲之的书法追求字体秀媚,

几张字还可以换回一群白鹅。

周朝至今已历八代天下安宁,

可是石鼓还在山野无人收拾。

现在四海太平天下安宁统一,

皇上儒术治国崇尚孔子孟轲。

如何将石鼓的事情告知天下,

我愿借他们的辩论把事说清。

石鼓之歌就写到这里结束吧!

可叹我的一片心意无人能懂。

【赏析】

韩愈诗歌的特色——“以文为诗”在此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韩愈以散体文入诗,以议论入诗,体势典重,音节响朗,把枯燥的“金石学”写得非常生动,气势宏伟,抒发了作者无限惋惜之情。


【注释】

[1] 张生:张籍,一说为张彻。石鼓文:刻在鼓形石上的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记述出猎情形。

[2] 少陵:指杜甫。谪仙:指李白。

[3] 纲:纲纪。陵迟:衰败。天戈:帝王的军队。

[4] 明堂:古代帝王处理重大朝事的场所。

[5] :春天行猎。岐阳:岐山南麓。遮罗:阻拦,网罗。

[6] 镌:凿、刻。勒:雕刻。:毁坏。嵯峨:山势高峻状。

[7] 山阿:山谷。

[8] 呵:指挥,呵斥。

[9] 隶:指古隶书体。蝌:蝌蚪文,因字形像蝌蚪而得名。

[10] 鼍:即扬子鳄。

[11] 翥:鸟向上飞。

[12] 二雅:指《大雅》和《小雅》,《诗经》中的篇目。褊迫:狭窄。委蛇:同“委佗”,庄重而从容的样子。

[13] 掎摭:拾取。羲娥:羲和与嫦娥,传说羲和御日,嫦娥居月中,因而用以代指日和月。

[14] 臼科:即臼窠,指石鼓出土的洞穴。

[15] 郜鼎:齐桓公曾于宋取郜大鼎纳太庙,此处代指文物。

[16] 填咽:指交通阻塞如填塞咽喉。

[17] 婀:无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