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碑
韩碑
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
彼何人哉轩与羲[1]。
誓将上雪列圣耻,
坐法宫中朝四夷[2]。
淮西有贼五十载,
封狼生貙貙生罴[3]。
不据山河据平地,
长戈利矛日可麾[4]。
帝得圣相相曰度,
贼斫不死神扶持[5]。
腰悬相印作都统,
阴风惨淡天王旗[6]。
愬武古通作牙爪,
仪曹外郎载笔随[7]。
行军司马智且勇,
十四万众犹虎貔[8]。
入蔡缚贼献太庙,
功无与让恩不訾[9]。
帝曰汝度功第一,
汝从事愈宜为辞[10]。
愈拜稽首蹈且舞,
金石刻画臣能为[11]。
古者世称大手笔,
此事不系于职司[12]。
当仁自古有不让,
言讫屡颔天子颐[13]。
公退斋戒坐小阁,
濡染大笔何淋漓[14]。
点窜《尧典》《舜典》字,
涂改《清庙》《生民》诗[15]。
文成破体书在纸,
清晨再拜铺丹墀[16]。
表曰臣愈昧死上,
咏神圣功书之碑[17]。
碑高三丈字如斗,
负以灵鳌蟠以螭[18]。
句奇语重喻者少,
谗之天子言其私[19]。
长绳百尺拽碑倒,
粗砂大石相磨治[20]。
公之斯文若元气,
先时已入人肝脾[21]。
汤盘孔鼎有述作,
今无其器存其辞[22]。
呜呼圣王及圣相,
相与烜赫流淳熙[23]。
公之斯文不示后,
曷与三五相攀追[24]。
愿书万本诵万遍,
口角流沫右手胝[25]。
传之七十有二代,
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26]。
宪宗皇帝功业辉煌仪表非凡,
如轩辕和伏羲可与圣君媲美。
祖宗蒙受的耻辱一定要雪洗,
安然端坐宫中接受四方朝拜。
逆贼盘踞在淮西已有五十年,
就像狼生
生罴代代相承。
他们不居高山但是占据平原,
气焰嚣张挥动戈矛驱赶太阳。
皇帝有幸得贤明的宰相裴度,
他有神灵保佑遭贼刺而不死。
腰间挂着宰相金印统率大军,
秋风惨淡吹动着王师的大旗。
武古通四位高人辅佐大帅,
仪曹外郎拿着大笔随军前往。
行军司马是智勇双全的韩愈,
十四万大军的勇猛胜过虎豹。
攻破蔡州活擒贼首押入太庙,
功勋无人能比恩惠不可计量。
皇帝赞颂裴度功劳要数第一,
命他的属下韩愈为之刻碑文。
韩公跪拜叩首谢恩欢欣鼓舞,
为刻石纪功写文字我能胜任。
但这种刻记朝政的辉煌大作,
并不属于我的职责范围之内。
可是当仁不让我也不能拒绝,
天子听了这番话不住地点头。
韩公退朝后斋戒端坐小楼上,
笔墨饱满文采飞扬言辞深切。
碑文借鉴《尧典》和《舜典》的文字,
又参考《清庙》和《生民》中的篇章。
碑上行文别具一格突破常规,
清晨朝拜将文章铺展在殿前。
上表说韩愈冒死进书给皇帝,
把歌颂神功圣武文章刻成碑。
碑竖起来高三丈碑文字如斗,
东海灵龟来负重螭龙踞碑头。
碑文语句深奥理解的人甚少,
就有人进谗说韩愈公私颠倒。
扯起了百尺长绳将巨碑拽倒,
又用那粗砂大石把碑文磨掉。
但韩公碑文如天地浩然正气,
它早已深深刻在人们的心里。
商的盘和孔的鼎都铭刻文字,
器物虽失但文辞却流传百世。
圣明的君王和贤德的宰相啊,
他们的光辉业绩曾惊天动地。
如韩公的碑文不能昭示后人,
天子功德怎与三皇五帝承继。
我愿将那碑文抄万卷读万遍,
哪怕弄得口角流沫手磨老茧。
让它流传不衰经过七十二代,
把它当成祭天的玉检、明堂的基石。
【赏析】
本诗是一长篇叙事诗。诗中叙述了韩愈奉命作碑文以及立碑、倒碑的经过。诗人对韩碑极力称赞,对韩愈的遭遇感到不满,对韩愈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此诗在写作方法上,颇似韩愈之诗——以文为诗的特征在此诗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全诗笔力矫健,感情充沛。
【注释】
[1] 元和天子:指唐宪宗李纯,在位年号元和。轩、羲:轩辕氏、伏羲氏,代表三皇五帝。
[2] 列圣:指唐宪宗之前的几个皇帝。耻:指自玄宗到顺宗,因藩镇叛乱,京都不守,皇帝出奔等事。法宫:君王处理政事的宫室正殿。四夷:泛指四方边远之地。
[3] 封狼:天狼星。古星象家认为此星主侵掠。
: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猛兽。
[4] 日可麾:此处喻反叛作乱。麾,通“挥”。
[5] 度:即裴度。
[6] 都统:招讨藩镇的军事统帅。
[7] 愬:指邓随节度使李愬;武:淮西都统韩弘之子韩公武;古:鄂岳观察使李道古;通:寿州团练使李文通。四人皆为裴度手下大将。牙爪:即爪牙,此处指得力部将,无今日之贬义。仪曹外郎:礼部员外郎李宗闵。
[8] 行军司马:指韩愈。貔:古籍中记载的一种猛兽,又称貔貅。虎貔:喻指勇猛的将士。
[9] 訾:同“赀”,计数,计算。裴度还朝后,官升金紫光禄大夫,任弘文馆大学士,拜为上柱国,封为晋国公。故说皇帝对他的恩典不可计数。
[10] 愈:即韩愈。宜为辞:指皇帝诏命韩愈撰《平淮西碑》以纪功。
[11] 稽首:叩头。
[12] 大手笔:指撰写国家重要文告的名家。“此事”句:指撰碑文之事与主掌文字的官吏们不相干。职司,指以文字为业的翰林。
[13] 讫:完毕。颔:点头。颐:面颊。
[14] 斋戒:沐浴更衣。
[15] 点窜:原意为修改字句,此处指参照运用。《尧典》《舜典》,均为《尚书》篇名。涂改:此处亦指运用。《清庙》《生民》,皆为《诗经》篇名,内容多记颂古代帝王功业。
[16] 破体:指文能变旧体,或行书的一种。再拜:先后拜两次,一种表示隆重的礼节。丹墀:古代宫殿前涂红的台阶。
[17] 昧死:冒死。上书时的谦语。
[18] 鳌:传说中的大海龟,此处指碑座雕刻的动物形装饰。传说中的龙子,好负重,形似龟。螭:传说中的无角龙。
[19] 喻:懂得。
[20] 拽:拉。
[21] 元气:指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
[22] 汤盘:传说商朝帝王商汤沐浴之盆。孔鼎:指孔子祖先正考父之鼎。
[23]
赫:名声或气势盛大、显耀。淳熙:强烈的光彩、光泽。
[24] 曷:怎么。三五:指三皇五帝。攀追:比较、承接。
[25] 胝:即胼胝,老茧。
[26] 封禅:古代帝王在泰山、梁父山祭祀天地的仪式。玉检:封禅书的书函封套。明堂:天子进行重要国事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