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

才可容颜十五余[1]

良人玉勒乘骢马,

侍女金盘脍鲤鱼[2]

画阁珠楼尽相望,

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

宝扇迎归九华帐[3]

狂夫富贵在青春,

意气骄奢剧季伦[4]

自怜碧玉亲教舞,

不惜珊瑚持与人[5]

春窗曙灭九微火,

九微片片飞花琐[6]

戏罢曾无理曲时,

妆成只是熏香坐[7]

城中相识尽繁华,

日夜经过赵李家[8]

谁怜越女颜如玉,

贫贱江头自浣纱[9]

洛阳有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

她很美丽看上去十五岁有余。

丈夫骑着美玉做嚼子的骏马,

侍女用金盘捧出精细的鱼片。

宅中那雕梁的楼阁相连可望,

红桃绿柳在屋檐下排列成行。

乘坐的是用绫罗作帏的香车,

归来后用羽扇遮光进入彩帐。

她丈夫正少年得志轻浮狂放,

性情骄恣胜过晋朝的石季伦。

她亲自教授姬妾们练习舞蹈,

大方地将名贵的珊瑚送给人。

他们彻夜寻欢直到天明熄灯,

灯花碎屑飞落在雕花的窗格。

她嬉戏玩耍懒得去练习歌曲,

坐等侍女奉上香熏过的罗裙。

在城中相识的都是贵族人家,

来往的都是赵氏李氏等大家。

谁可怜容颜如玉的越地女子,

贫贱时只能在江边浣洗棉纱。

【赏析】

这是王维少年时代的作品。“洛阳女儿”,取自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洛阳女儿名莫愁”。

这位贵族妇女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她的丈夫骑着配有美玉装饰成马具的良马四处游逛,侍女用金盘端来脍鲤鱼供她享用,她住的地方是画阁朱楼。此女在出嫁时,极尽豪奢;出嫁后,她的丈夫意气骄奢,比石崇还要过分,生活奢靡放纵。该女子虽然身处富贵繁华之中,但内心却极其空虚无聊:“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平时的相识和交往也都是贵戚之家,日夜往返,打发时间。

倘若单写这位贵妇人的这种奢靡生活,诗歌就与齐梁艳体毫无二致了。王维写此诗的目的,是要将这种贵妇人与“颜如玉”和“贫贱江头自浣纱”的贫女相比。正因为前文绝大部分篇幅写贵妇,蓄足了力,更显得贫女无人怜爱的落寞。贫女和贵妇人,也象征着贤才和庸才,此诗的意义,就不再停留在对两种不同处境中的女人的咏叹上了。


【注释】

[1] 才可:恰可。

[2] 良人:古代妻对夫的尊称。勒:马衔的嚼子。骢马:青白色相间的马。脍:切得很薄、很细的肉。

[3] 罗帏:丝织的帘帐。七香车:据认为是用七种香木做的马车。宝扇:用来遮蔽的扇状仪仗。九华帐:装饰有花团图案的幕帐。

[4] 狂夫:狂放骄恣的丈夫。季伦:西晋富豪石崇,字季伦,以骄奢著称。

[5] 怜:爱怜。碧玉:古女子名,这里指洛阳女儿。

[6] 九微:指古代的一种灯。片片:指灯花。花琐:雕刻成连锁形的窗格。

[7] 熏香:用香料熏衣服。

[8] 赵李家:泛指贵戚之家。

[9] 越女: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原为浣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