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阅读成为问题

当阅读成为问题

马步升

阅读作为人类的一种求知行为,其本身从来不是问题。构成问题的是由阅读本身衍生而出的,诸如谁在阅读、阅读什么、如何阅读、阅读的效果如何,等等。当这个问题扩展到当下中国少数民族这个特定语境以后,相关的问题忽然间变得那么突出,又是那么富有时代感和使命感,郭建平正是基于这样一种问题意识,提出问题,探询问题后面的问题,并试图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毋庸置疑,这种研究本身就是价值,无论研究的方法如何,路径如何,结果如何,让人们感觉到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这已经体现了研究的价值。在中国主流文化传统中,“耕读传家”几乎被提升为一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句话被挂在很多家庭的门匾上或显眼之处,哪怕这个家庭的生活方式与耕读不沾边。这里其实强调的不是行为本身,而是所持的文化理念。这种文化理念也是贯穿在具体的教育行为当中的,包括公共教育、私塾教育,以及日常家庭教育。对于各少数民族,即便生活方式与传统农耕文化有着极高的重合度,“耕”或有不同,比如,农牧业工商业之别,“读”的方式亦有很大区别。很多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或形式,大约以寺院和经堂为主,尤其西北各少数民族,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充分,以此形成“寺院阅读”或“经堂阅读”这种独特的阅读形式。

当然,这里说的是阅读传统,在当下,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由国家主导的教育形式和阅读形式,都应该是主流。只是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其惯性力量,其延续传承的动力,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也无论在哪个地区,哪个族群,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存在着这一种现象,那么,也就有了研究的必要。郭建平正是基于这种事实的存在,认识到研究的必要性,来展开研究工作的。在这本著作中,作者先从现象入手,罗列各种阅读形式,然后,从各自文化传承的角度,从各自所处阅读条件的角度,从各自追求的阅读价值的角度,等等,从这些角度,一一展开剖析,一一赋予不同意义,然后,以时代对阅读的规范和要求为尺度,给予不同的评判,试图提出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案。

对问题的敏感度,是一个社会研究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禀赋,问题找准了,哪怕所研究的结果还没有达到理想程度,但找准的问题,本身便体现着价值,至少可以为自己今后的继续研究,或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一个问题线索。郭建平的这本著作,找到了一个带有独特价值的问题,并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很值得从事相关研究或相关工作的读者重视。

是为序。

2019年10月11日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