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阅读推广体制
(一)阅读推广机构的设置
我国的阅读推广机构是一个大系统,这一系统应该为“宣传文化系统”。阅读推广系统结构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党的部门,如宣传部门;二是政府文化管理部门,如文化旅游部门;三是社会机构,如图书馆。当前,阅读推广在信息传播和全民阅读的进程中,或主动调整、或被动适应着阅读环境的新变化,及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阅读推广不仅仅是意识形态上的宣传与教育,而且成为一种提升国民素质和文化素养的混合现代价值倾向的国家治理手段。居于阅读推广机构顶层的是意识形态领域——中共宣传部门,它直接领导和协调政治思想宣传系统的工作运行。该部门是党的直属部门之一,是宣传文化系统的“中枢神经”。中央宣传部的职能主要有八项:指导全国理论研究、学习、宣传工作;通过新闻媒体进行舆论引导;宏观指导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划、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管理;指导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舆情信息收集与指导;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近年来,在制度结构的顶层设计中新增设了阅读推广领导小组,该领导小组与阅读推广中的活动内容、宣传形式、推广管理等密切相关。它的设置不仅仅是阅读推广制度的一次调适,也是全面推进全面阅读进程中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阅读推广生态链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见图10-1)。

图10-1 阅读推广生态链架构
作为最高层的阅读推广领导机构,旨在解决阅读推广领域“群龙无首”的弊端。由此,该机构的职责是: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制定阅读推广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阅读保障能力(见图10-2)。

图10-2 阅读推广机构的层级架构
(二)多主体参与下的民族阅读推广模式建构
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馈赠,承载着中华文化数千年的文明。目前,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主要依靠文化守护者与传承人的人工化、手工化来保护与传承的,随着老一代技艺的不断消失,民族文化保护面临巨大挑战,探索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路径正当其时。通过数字化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与技艺的传承壁垒,虚拟重建让文化记忆变成阅读的内容,保护手段更加合理多元、文化传承更加恒远长久、多种形式地展现民族文化的原真性、丰富性和多样性。在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体系建设上,注重日常活动与重点活动相结合、广度与深度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得阅读推广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和文化化。目前,阅读推广主要可以分为图书馆和社会两个层面的阅读推广路线,在这个“双轮”驱动作用下实现阅读推广效果最大化(见图10-3)。

图10-3 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推广路径
通过开展阅读推广地面活动与网上活动的多维度推进,贯穿全年,形式多样,实现阅读推广多样化。除了嘉宾讲座,还要结合图书特点,采用雅俗共赏的多种形式,如展览、观影、音乐、朗读、讲座,以及民族文化活动的插入,如织布、刺绣、扎染等体验活动同步进行等多种形式,吸引大批读者关注。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为用户做个性化推荐,提供阅读内容及信息,用户也可以通过阅读平台理性选择最优产品,真正做到定制化服务。
(三)民族地区阅读推广原则
民族阅读推广工作需要全方位地体现少数民族阅读的新成就、新变化、新气象,真实地反映少数民族阅读需求、阅读建设难点、阅读服务发展愿景;阅读推广工作需要有新思路、新政策、新举措,要针对少数民族阅读对象来展开。民族阅读推广还要担当起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责任,主动发声亮剑,讲清“五史”,牢固树立“六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宗教场所)、“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思想,发挥好阅读的引导作用,以多元协同为条件,创新基本公共阅读服务推广机制。西部民族地区的阅读推广的路径就是通过各个图书文化部门的通力协作,最终达到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实施目标(见图10-4)。

图10-4 基于目标—结构—行动的阅读推广模型
(四)多主体参与的民族阅读推广
社会各方参与推进阅读推广的创新十分重要,能够创造良好的阅读支持环境。1.政府是阅读推广的核心主体。在公共阅读基础设施建设上,作为主导者和重要主体,应该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少数民族阅读在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建设加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发展,建设好全民阅读这个新平台,为阅读推广创造良好环境;2.民间阅读推广组织是阅读推广的重要主体,民间阅读推广组织参与社会阅读推广作用明显,民间阅读推广组织应该利用自身优势,提升阅读推广能力;利用联系民众和政府作用,听取民意、下情上传、传递政情,上情下达、建言献策,开展工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图书馆是阅读推广的核心主体,阅读推广离不开图书馆的参与,应该发挥好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民族文化传承功能作用(见10-5)。

图10-5 阅读推广和服务体系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