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

二、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影响少数民族阅读的因素

从纵向上看,阅读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是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内部进行的,在不同的时代,相应的阅读的内容、过程和方式以及目标都会不同。例如,古代和现代,对阅读的要求不同。从横向上看,不同时期在阅读的内容、方式和过程上各不相同,有明显差别,由此形成每个民族的阅读特质。西部民族地区的不同民族,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制度、经济条件、生活环境、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都构成了少数民族的民族性客观依据,也使阅读特质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

1.文化影响。什么是文化?对于文化的定义有很多,比较著名的、被公认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文化史和民族学进化学派的创始人泰勒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他的能力和习惯”。在泰勒看来,文化是人后天获得的广义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遍及人类行为所及的一切领域[6]。因此,可以认为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当前少数民族全部精神及物质财富的总和。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是接受阅读的最佳时期,虽然在这一时期,个体的人格、行为习惯、态度和价值观、自我等各方面还没有真正塑成,但其雏形已经出现,童年期形成与家庭的特性关系密切,影响着儿童的阅读取向。家庭的文化影响个体阅读的因素,具体来说,与幼儿互动最多、对孩子阅读影响最多的是父母,父母平时的阅读引导对其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他们给孩子提供了直接学习的榜样。

2.学校阅读教育。现代社会中,少数民族家庭的早期阅读功能有部分移出的倾向,有越来越多的家庭阅读是由幼儿园完成的,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在提前,离开学校的时间也在滞后,也就是说,现代人接受学校教育的总体时间延长,要达到20年左右。因此,除家庭外的另一个阅读引导主体——学校的作用也就变得十分重要。学校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直接向学生灌输社会的价值标准、政治、法制观念的机构,实施政治、法制、道德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当儿童进入学龄期之后,学校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它对个体阅读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课程设置。学校中的阅读一方面通过它的正规课程进行,例如语文、历史等课程中往往涉及重要的政治倾向和价值规范。一方面,学生阅读的观念、阅读课程的设置、甚至学校本身都是它赖以生存的阅读制度的产物;另一方面,还通过学校中有计划、有组织的阅读活动来进行,例如学校中的升旗仪式、校规、班会、学生守则等。(2)教师的期待作用。如果让人们想一想对你影响大的人有哪些,除了父母,人们往往会把老师作为榜样,而且老师对学生的期待也有着重要的效果,这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都占有重要位置,学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积极的评价和重视。因此,老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阅读,对每个学生有恰如其分的阅读要求,以取得良好的期待效果。参与学校生活还减少了儿童对家庭的依赖性,造成了他们与更广阔的阅读的新联系。他们要学会怎么阅读、怎么选择图书、怎么与老师沟通,与同学沟通,构建人际关系,融入群体生活。

3.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在现代人的阅读活动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也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影响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1)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它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信息量和丰富的知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个体的想象,并使得世界变小了,距离拉近了,足不出户便知天下大事;其次,它是一条重要的阅读和阅读宣传、阅读推广途径,可以通过大众传媒迅捷、有效、大量地传达阅读推广的主导价值观念,向人们灌输各种阅读观念,提高阅读能力。(2)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消解作用。电子传媒消解了人际间的直接口口相传,形成了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间接联系,无形的文化被剥去了“外衣”,仅剩下信息。

阅读环境主要表现在家庭、个人和社会三个方面,而影响阅读的因素较多(见图7-5)。

图7-5 阅读环境影响因素模型

(二)民族文化吸引的产生

促使阅读让读者有亲身感受,只会让读者产生一种文化吸引感觉。外部文化吸引造成的好感,通常都是短暂的。从长远意义来讲,这会产生种种弊端。阅读过程中往往是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产生了文化吸引。但许多读者一直不去关注,甚至忽略了,这个时候,吸引就已经消失了。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侗寨文化空间形态为例(见表7-1)。、

表7-1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侗寨文化空间形态

资料来源:吴忠军,代猛,吴思睿.少数民族村寨文化变迁与空间重构——基于平等侗寨旅游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7(3):133-140.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自然对本民族的发展感到自豪,会在脑海中产生阅读更多内容的想法,就会产生阅读有关内容的想象。如风俗习惯、民族节日、歌舞、技艺等,在阅读上表现出条理特征,呈现出线性式的条理特征。1.在人生初成长阶段,一些语言、宗教、肢体的行为,也会产生吸引。比如,长辈们的各种行为方式等,会让孩童注意到某个细节,对此产生深刻印象。2.人到少年,已经对本民族文化有所了解,从而对民族发展的历史演进、风俗习惯的含义等,都想了解得比较到位。3.人到中年,已经确定了本民族的基因,则需要在内在文化吸引的基础上,加重外在吸引。如,生活、政治、历史、文化等的内容都关心,同时又有积极的上进心,挖掘民族文化更为深刻的内涵,其本质是民族心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