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设指导思想

一、建设指导思想

(一)建设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的战略定位

对于现代社会中的阅读推广而言,阅读推广的狭义策略将失去效用,政府的角色将转变为阅读推广体系中的协调者。所以,需要构建一个更大的结构框架来确保未来阅读推广的成功,包括动员、技术、创新、教育、阅读力以及纸本出版和数字阅读发展战略,从而跟踪外部环境的变化,并随变化调整方向。各级政府、公共图书馆、文化机构和民间阅读会成员之间,在四个行动领域可以推动阅读推广的广泛发展,促进阅读推广活动的蓬勃发展。它们分别是:注重推广与创新的协调发展、提高网络阅读推广水平、参与阅读对知识的普及、为读者创造有利条件(包括阅读教育、阅读技能、支持阅读合作伙伴关系、促进阅读环境形成、阅读推广创新和读者数量不断增长(见表11-3)。

表11-3 阅读推广加速知识价值创造

以现代出版技术、影音技术、刻录技术、数字储存技术、广电传播技术、信息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民族文化的整理、记录、储存、传播和出版提供了技术条件,突破了民族文化口耳相传的时空限制[29]。人类文明发展史与阅读紧密相连。狭义的民族阅读就是少数民族个体本身阅读的演进过程,重点关注个体的阅读发展;广义的民族阅读是少数民族这一族群的阅读发展历程,是以社会整体为视角。而从阅读推广角度看,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阅读发展与技术革命联系紧密。传统的少数民族文化缺乏科学的创意发展意识,只是一味尊古、复古,逐渐和现代社会、现代审美脱节[30]。文化产业数字化可分两步走,一是文化资源数字化,二是文化产业数字化[31]。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人口,传统农业社会的稳定性、单一性、封闭性,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状态是维系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32]。我们进入现代社会后,民族文化再生产是以民族文化为起点,把民族文化转化为阅读资源,或转化为阅读形态,使之可以被读者广泛阅读,既是一种现代技术手段,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

(二)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少数民族阅读文化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

阅读模式具有阶段性,在全民阅读阶段,数字阅读观念得以形成,主要特点是数字技术体系、公共阅读平台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阅读服务的专业化、体系化和标准化等。而在全民阅读少数民族阅读推广阶段,阅读观念将从以“民族文化建设为中心”向“以文化发展为中心”转变,从“建设为主”向“发展为主”转变,数字阅读服务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全民阅读体系逐步发展完善。生态是由生物与生境构成的第一层次结构关系和生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构成的第二层次关系,新型媒体结构关系也主要包括了以上两个层次,并且实现与其生境的高强度链接和内部子系统的系统化整合[33],媒体融合将更加有利于全民阅读战略的推进(见11-4)。

表11-4 媒体融合发展历程

目前,西部民族文化建设水平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时也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少数民族文化的最大危机是博物馆化,面临着年轻人不愿意学、寻找不到合适传承人的尴尬局面[34]。民族阅读推广应包括阅读体系、阅读生活、阅读服务、阅读环境和阅读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全民阅读的目标推进传统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相互结合,制订民族阅读发展规划,实施民族阅读行动议程,进一步加速民族阅读进程。行动议程是促进民族阅读发展的议程。它要求坚持“以阅读为中心”的原则,全民动员,全员参与,全程规划,全域覆盖,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建设一个少数民族人人参与阅读的局面。其主要内容应包括:阅读全程规划、阅读行为指南、民族阅读计划、阅读服务平台、全民阅读活动等。

从全民阅读覆盖的角度看,对民族阅读理念、阅读行为、阅读环境、阅读服务和阅读活动进行系统设计,动态监测和综合评估,提供促进民族阅读的咨询、指导、服务和管理。民族阅读规划以全民阅读战略为基础,针对民族阅读发展重点领域,提升阅读服务能力需要做好几件事:提升公共阅读服务能力,推进基本公共阅读服务均等化;提升阅读服务的服务能力,推进“阅读扶贫”;提升阅读服务能力,实施民族阅读人才强国工程;实施阅读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阅读大数据”;完善阅读产品和阅读内容用品供应体系,建设“民族阅读平台网”;推进图书馆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阅读社会组织的有序发展;实施阅读创新工程等。

经过二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近几年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大部分出版机构、大专院校、党校、社科院、文物机构、文化研究单位等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资源数字化工作。数字时代背景下的阅读方式,就是把传统阅读内容进行电子融合传播的路径进行视觉阅读,在阅读内容、传播形态、阅读心理、阅读效果、阅读体验等方面强化视觉阅读效果。我国的少数民族都是讲究道德、礼节、伦理的民族,这些价值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35]。省略了民族文字、民族语言、传统纸张等的阅读的特征(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语言是阅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强化了视觉阅读与阅读环节的互动,由此,阅读内容不仅丰富而且也显现出与纸质阅读的不同之处,更为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所接受。同时,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又产生着消极的影响:从表层看,数字阅读广泛应用和读者数量的快速增长,不断影响着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经典阅读、深读越来越少;从深层次看,数字阅读改变了纸质阅读格局,进而影响到少数民族文化生态。

1.国家层面。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民阅读战略的设施和阅读服务发展必须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扣区域民族文化开发与利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和阶段性的特殊实际,走规模化、差异化、特色化、质量型的全民阅读发展之路。因此,建设西部民族地区阅读基地,核心使命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深耕民族文化发展,打造少数民族阅读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的内生性新动能,为少数民族阅读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

2.省级层面。各民族地区省委、省政府把建设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阅读作为深化全民阅读的重要抓手、重要载体和重要引擎,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局高度,统筹部署,强力保障,推出一系列指导和支撑民族阅读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具体举措,倾全省之力促进少数民族阅读实现改革创新率先突破。

3.民族地区。创新为纲、阅读至上、技术为支撑,紧扣文化发展所需,聚焦重点领域,从政府主导走向全民、全社会阅读发展所需。聚焦重点文化领域,从政府主导走向全面开创西部民族地区阅读新格局。少数民族文化发展创新是必然的选项,通过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把民族传统文化DNA以活态形式传承下去,就是一种科学的保护标准[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