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开启了阅读推广的数字化空间
(一)信息技术促进阅读推广
在技术推动下,阅读推广工作正在培育一个各个层面的合作模式,它们在阅读推广工作和社会阅读环境之间培育新的连接点,以更好地完善阅读推广系统,从而生产和提供读者所需的更多阅读服务。政府在引导公众阅读参与的过程中,不仅能够释放阅读的正能量,也能使少数民族群众更快地适应新社会发展环境,更好地解决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人口变动的问题。因此,建立一个多层面的阅读推广组织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可持续阅读发展目标,需要少数民族的广泛参与,从而对消除全民阅读障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和阅读环境的可持续性改善有积极意义。
1.阅读方式在技术的支撑下正在转变。以前人们比较重视报纸、电视的作用。传统媒体一般是线性单向度语境,有明显的时间滞后性和空间阻隔障碍,其传播只能是单向度运动,表现形式也以静态型、定型化为特征。而新媒体是多向度的语境,如信息的生成、阅读、评价、反馈等是多次互动的,新媒体的互动、共享、超文本产生了革命性功能,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阅读空间。青年人偏爱数字渠道,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他们正在用数字阅读终端改变自己的阅读方式。
2.数字阅读效应从“单一中心”突进转向“多中心”发展。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形成较大的阅读概念和宽泛的阅读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培育新业态,阅读推广模式创新。阅读推广要融入业态、形态、动态和生态四个理念:(1)业态。把书店、小区、教育和文化功能进行混搭,达到高度的资源整合和阅读高效发展;(2)形态。阅读形式别具一格,积极推进纸质阅读、数字阅读等各种形式的阅读,不苛求某一阅读形式的突出或完美,只要有利于阅读的形态都给予积极支持和鼓励;(3)动态。要站在更大、更高的格局上,高点定位,创新发展,高水平规划阅读推广机制;(4)生态。阅读推广不能够单打独斗,必须联合媒体、行政、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大家一起努力来推进阅读建设的发展。
(二)数字阅读推广的阶段性特征
数字阅读推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基本阶段,努力维持工作平衡;功能阶段,满足公众阅读需求,并开始采取现代化的解决方案;整合阶段,实现所有读者的阅读需求,并采取全面的推广方法促进全民阅读发展;扩展阶段,快速适应这些不断变化的阅读方式,不断提高公众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满意度(见表10-1)。
表10-1 数字阅读推广的四个发展阶段

1.数字推广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书香社会建设中深刻融入数字化技术手段,阅读基础设施和阅读推广服务联系进一步紧密,使得阅读推广数字化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1)可持续性。这样的阅读环境展示了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平衡发展的成果,展示了阅读环境的有效管理和服务;(2)以读者为中心。应关注读者的阅读内容、精神状态及公共阅读环境的发展,包含很多因素(阅读满意度、身体健康、心理状态、教育、宗教信仰、本地服务、基础设施、民族发展和文化视角等);(3)阅读易获得性。在一个阅读易获得性强的环境里,各个层面的读者可全面参全民阅读建设的方方面面,也能够保证社会弱势群体都能参与其中。
2.加强数字阅读推广要不断丰富数字阅读的内容。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数字化平台、机器翻译等技术,将对少数民族阅读资源的数字化转型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改变民族文字阅读内容的生产方式,为民族阅读创造新的空间。数字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阅读发展的核心内容,从而保证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让数字阅读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思想利器,就要打造数字阅读平台,成为历史传统、精神追求、文化传承、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通过创建一个涵盖所有人口集聚区的总体阅读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来提振地方阅读开展,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需要为所有公众提供数字基础设施,以适应数字阅读的发展趋势。
(三)互联网阅读推广的机遇
西部少数民族阅读推广很大一个原因是各种资源不协同,阅读资源的整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融合不仅是融合集团内部各个媒体的资源,还在于更大区域、更高眼界的战略融合。构建媒体融合“圈”,主动担当传感器、扬声器,凝聚、传递正能量[8],利用“三网”融合之机,迅速发展社交性媒体功能,从而将新媒体的传播达到新的高度,使媒体之间更加相“融”[9]。民族阅读推广措施显然带有阶段性、局部性的特征,分阶段、分地区、分民族进行阅读推广可以解决西部民族地区阅读基础设施薄弱、民族分布地域性和民族文化特点等对阅读需求问题。
1.出版社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搭建基础网络平台、出版数字化平台、管理数字化平台、ERP管理平台、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WMS)数字化平台、核心工序及部分产品流水线的智能制造数字化示范,实现出版产品研发设计数字化、产品数据管理电子化、生产控制(计划、制造)、物流管理(营销、采购、库存)、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四大管理集成化,实现出版企业信息化及智能制造应用的全面覆盖、整体集成、高效协同。
2.期刊。依托杂志内容资源、作家资源和千万级的用户群体,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技术手段,建构起“宏内容+微内容”的全媒体生产与发布平台。包括一个支撑平台和五大应用系统。一个支撑平台是指IP数字资源管理支撑平台;五大应用系统(含配套数字终端设备)包括多媒体数字资源库系统、杂志IP与作者资源立体化开发平台、杂志用户群体大数据分析系统、多平台新媒体内容发布系统+配套《读者》数字云借阅报刊亭终端设备、杂志有声阅读系统+移动听书终端设备。
3.图书馆。图书馆信息管理大数据平台系统主要包括:读者管理、阅读项目设置、阅读项目管理、阅读统计分析、阅读推广工作流定制、阅读公共信息服务、阅读资源系统管理、Web公众网站、触摸屏阅读系统、手机阅读互动平台等。阅读推广系统主要包括:基础读者数据库、阅读资源数据采集(导入)系统、综合查询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图书馆应与相关单位签订阅读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通信部门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以技术创新、阅读模式创新和阅读推广创新为主要途径,以建设运营全民阅读云平台为核心,提供数字阅读服务,打造智慧阅读新模式,建设智能阅读示范工程,推动阅读大数据应用,建立完善的云端“阅读生态系统”。
4.阅读推广系统。阅读推广平台应该面向图书馆、机关、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社会等用户,快速在云端部署阅读资源的计算、存储及可用软件资源,通过整合社会各单位阅读系统要素,快速切入阅读推送、阅读资源整合、阅读需求供给,从而分享阅读在互联网领域“互联网+阅读链整合”所产生的聚集效益。打造全民阅读的大众化、便捷化平台,大幅提升全民阅读推广效率,推动西部民族阅读的转型升级。
5.互联网阅读推广。互联网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生活节奏加快、阅读体验较高的阅读推广带来了巨大机遇。虽然西部地区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但它代表了今后阅读推广的方向。我们可以综合民族艺术、民族音乐、民族文献内容,运用多样化手段进行阅读推广,充分把各个阅读渠道、各种形式的信息进行系统性整合,从而形成全面立体化的阅读推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