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推广的角度挖掘民族文化价值内涵

一、从阅读推广的角度挖掘民族文化价值内涵

(一)少数民族文化价值挖掘的数字化建设

少数民族文化价值挖掘应有五个基础环节组成:1.内容挖掘。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内容的整理、改编、古文献翻译、文献数字化等。2.应用界面层。包括数字图书馆中的参考咨询、读者导读、云存储应用、阅读平台广域网、数据服务、阅读推广、虚拟服务等。3.数据管理。包括云端阅读资源的存储平台、程序运行模式、数据中心建设等。4.内容获取。包括读者获取数据存储共享、数据支撑、个人空间服务等服务。5.数据存储。存储设备包括FC(光纤通道)、DAS(开放系统的直连式存储)、NAS(网络附属存储)、SAN(存储区域网络)等。其中内容挖掘是核心,是在新形势下需要破解的课题(见图9-3)。

图9-3 数字时代背景下的阅读服务框架

(二)从民族文化挖掘到阅读拓展

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及时进行文化抢救和挖掘。1.根据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制定特殊的保护政策,进行抢救性保护传承,开启“抢救、保护、传承”机制,设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字保护等举措,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保护现有文化。2.梳理历史脉络,以抢救征集为主,从不同视角、观点和层面,真实记录和反映百年来少数民族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技、宗教信仰、生活生产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重大变迁。3.收集发掘各个民族尤其是特有少数民族史料及其文化成果,对文史资料进行数字化的编辑、录入和处理,研究总结少数民族发展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通过阅读推广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各少数民族。这对于民族文化建设,促进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如,裕固族、东乡族、保安族为甘肃独有民族。其中,裕固族为回鹘人的后裔,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人口稀少,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裕固族共有1.4万人。东乡族形成于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主要聚居在东乡县及周边县市。保安族是国家重点扶持的人口较少民族,集中聚居在黄河上游的积石山下,由于这三个少数民族有语言无文字,其语言、服饰、民俗文化等面临失传的境地,亟待整理保护。截至2016年,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共有文化事业机构34444个,其中:文物机构1947个、艺术机构1181个、公共图书馆727个、文化馆3061个、文化站7631个,这些机构是民族文化事业发展和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基本保障。

(三)设立少数民族阅读节

目前,全国已有四百多个城市设立了城市读书节,少数民族根据自己的节日设立阅读节是简便有效扩大对阅读的宣传、提升影响力的最好做法。就像每年的元旦春节端午节等,节日消费效应不言而喻。设立阅读节,一方面和世界接轨,另一方面强化民族文化主体特征,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少数民族阅读推广工作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阅读节就是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节日,以更有号召力的仪式庆典,让阅读深入人心、扎根生活,以阅读节作为少数民族阅读推广工作的龙头,对传承民族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观念、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有积极意义。同时,依托阅读节打造一系列的节日活动,让节日和阅读、阅读与生活、生活和文化更紧密相连。

(四)阅读活动的社会支持

要解决书香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体现全民阅读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公益普惠、平等便利的原则,要着力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共读共享将会是一条必经之路。而这条路该怎么走,如何让图书漂流真正变成诚信的接力、智慧的共享;如何让全民阅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部分“从顶层设计”到“最后一公里”落地,创新制度安排、提高管理水平、落实管理措施、取得管理实效,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进行更深入的系统性思考:1.加大优质内容推介力度,做好“大众喜爱的图书”等推优工作,并作为全民阅读设施购书配书的重要参考。要积极开展职工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建设,大力支持公共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让单位参与阅读推广并非新事物,长期以来单位采取一系列措施履行其社会公民责任,包括社会治理、志愿服务和社会责任,主要原因是单位更有凝聚力。各部门应加快推动建立各级全民阅读促进会,切实履行行政主管责任,积极推动情况纳入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因此,单个单位是落实阅读推广创新倡议的关键角色,政府部门可以制定适宜的激励措施,包括财政和公共政策,或者提供图书、场所或资金帮助新成员发展。2.建设少数民族阅读推广联盟,把图书馆、书店、读书会、阅读推广机构等纳入其中,统一建设阅读推广口号、阅读引领目标、阅读服务标准、阅读推介标识,以及建立微博、QQ、APP、公众号、智慧云、阅读大数据平台等。加强全民阅读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图书馆、书店、高等院校、企业、科研单位进行阅读推广。推广联盟可以让单位之间或和其他阅读推广者对接,分享知识和能力,形成共同认识,推动联合行动,读者可以通过长期阅读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