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读者的阅读行为分析
(一)阅读行为与阅读方式关系密切
1.阅读动机与阅读行为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由阅读动机产生阅读行为,二者之间紧密相连,阅读行为的结果又增强或减弱阅读动机,甚至使阅读动机消失。阅读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见表7-2)。
表7-2 少数民族读者阅读动机

2.汉语读本的阅读行为。(1)本能吸引,就是指人追求知识、探索未知的思维,单纯的发生本能吸引,并产生结果,可以让阅读成为人最好“伴侣”的关系。(2)单纯的文化吸引,可以让书成为人步入文明的阶梯。男性喜欢政治、自然之类的“硬内容”图书,而女性则喜欢家庭、服饰之类的“软内容”图书。新媒体时代网络段子的特点:形式短小精炼,主题含义丰富;风格幽默荒诞,偏向娱乐化;反讽性情绪化明显[7]。阅读过程中的民族感情感知发生于文化吸引,并且利用文化吸引,可以让阅读内容与人的感情产生紧密关系,或是单纯有文化基因欲望的吸引尤其明显(见表7-3)。
表7-3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读者的汉语读本阅读行为表现

资料来源:课题组于2017年9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调查。
3.数字阅读中的阅读行为。如果认为这些碎片化的短暂时间是没有利用价值的,全给浪费了,这其实是极大的损失,我们应该反过来想,现在时间这么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好好利用,让自己成长,然后通过这些不断的积累产生质变,提升自己的同时创造价值、实现能力变现。对于一个真正阅读的人来说,碎片化是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阅读需求的,但对于一般读者而言,仅仅作为信息搜索、知识普及、修身养性、休闲娱乐等来说,则是最好的阅读选择[8]。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读者在碎片化的数字阅读中,最终积少成多,总体感觉较好(见表7-4)。
表7-4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读者的数字阅读行为表现

资料来源:课题组于2017年9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调查。
4.阅读的自我能动性。阅读的能动性在阅读过程中不是被动的、无条件地接受社会教化的,而是个体在接受外界影响的同时,也在能动、自主地与环境交换,并对阅读产生兴趣并发生作用。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自我意识的增强,这种自主能动性表现得愈加强烈。这使得阅读成为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使得大部分知识、技能能够通过阅读来完成。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阅读生活体现在整个生命期,阅读不再局限于上学阶段,而是一个终生的、自我定向的过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要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如婴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阅读内容。虽然在青年时期的阅读是奠定人生成长的基础,但还要在成人社会中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技能、信息等,阅读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协调与社会的关系,以应对新的、更加复杂的问题,更好地在社会中生活,同时也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阅读过程中的信息浏览行为
1.阅读内容的偏好。一般来说,少数民族读者阅读首先是在读者的脑海中建立一个认同框架,阅读到某一内容会“联觉”到生活中的感知感受,即大脑与视觉的关系中民族文化与生活实践产生丰富的关联。其关键点在于大脑预期与阅读内容如何更加吻合,而不是错位,即认知与经验的错位。如,一般味觉来说,红色代表甜或辣,绿色代表酸或涩,如果当读者尝到的红色饮料是苦味,绿色饮料是辣味,会形成与你生活常识上的错位。因此,阅读与大脑形成的是一个阅读系统,是共同作用下的感觉感知。阅读过程中,总是不断地在解决新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这些知识逐步得到解答的最佳路径就是再阅读。因此,少数民族读者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着自己的偏好(见图7-6)。

图7-6 少数民族读者经常阅读的内容
2.阅读感知的路径。课题组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阅读过程中,大多数读者的视觉只占信息的10%,而更多的信息集成是自身的阅读经验、学习需要和工作需要,如一个人看到一副空心人脸模具,从视觉来说它是完整的,因为它具有人脸面部的所有基本特征;但从经验来说它又是不完整的,因为它缺少面部后面的实体部分。在阅读过程中,凡是涉及本民族内容的地方,都能够引起读者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他们的民族文化感受更强烈(见7-5)。
表7-5 新疆伊犁哈萨克族读者阅读任务的感知路径

资料来源:课题组于2017年9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调查。
阅读行为主要包括预期、搜索和完成三个阶段,一般会先预测总体的结果,在解决问题时会进行信息搜索,然后衡量每个可能的结果,并且与其他选择进行比较。每个任务中又包含着一些相关因素,如是否熟悉、难易程度、网络互动、兴趣圈、关系圈、搜索经验等,据此来确定阅读任务完成质量。全面准确的任务感知是长期阅读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阅读任务完成产生正向影响。同时,不同类型的阅读任务感知和不同阶段的感知状态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
(三)阅读态度影响阅读行为的因素
事实上,尽管阅读态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但经历一段时间,阅读态度就很有可能因各方面因素而发生改变。
1.文化因素。个体的一些文化特征会影响到阅读行为与阅读态度的关系。有些读者深受文化环境的影响,他们受到本民族文化影响较深,非常尊重本民族文化传统,其阅读行为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大多数少数民族读者更多按照自己民族文化思想来行动,其阅读行为与阅读态度保持较高的一致性。
2.价值观因素。读者的价值观会影响到阅读行为与阅读态度的关系,同样的阅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来说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阅读读物对个体是有价值的,是个体所看重的,与读者个体关联程度意义大,阅读思想就会反映在读者的态度行为上。
3.情境方面的因素。环境压力也是影响阅读态度与阅读行为一致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体的阅读行为表现虽然是受其所持阅读态度的影响,但个体的阅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其中压力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当环境(如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很强时,阅读态度就可能造就出一种很强的阅读行为,决定个体是否会屈从于压力,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行为;当环境压力较小、较弱时,个体有可能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阅读。
综上所述,阅读态度与阅读行为之间并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不能因此认为阅读态度对阅读行为没有多大影响。应当看到,一方面阅读态度与阅读行为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阅读态度是阅读行为的预先准备,对阅读行为具有指向作用。另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人会因生活环境的影响和作用,表现出阅读态度随着社会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四)阅读行为的类型
1.阅读的外部影响。阅读动机是由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并发挥作用的,阅读动机过程及其机制是:在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个体的内在阅读动因和外部阅读诱因相联系,从而形成激发阅读行为的动力因素。(1)阅读动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在同一时期,个体存在不同性质的阅读动机会发生“替代”,从而使得主导性阅读动机发生变化,强的阅读动机取代弱的阅读动机成为支配行为,对个体的阅读行为具有动力性,能够激发、维持、加强个体阅读行为,直到实现目标为止。(2)不同的阅读动机具有不同的动力性。一般来说,主导性阅读动机比辅助性阅读动机具有更强的动力性,清晰度高的动机比模糊的动机具有更强的动力性。如果一种行为是个体阅读兴趣选择的,那么此行为就对应于行为者的内在动机,由此可以据其外在阅读行为来进一步推测读者的阅读行为属性。但如果读者的阅读行为不是出于其阅读兴趣选择,而是受到情境的限制或外界压力而被迫实施的,这虽然不反映他的兴趣意图,但并不改变他的阅读行为。对于少数民族读者来说,文化基因让他们的阅读过程中自然而然带有民族文化的烙印,如具有某种文化特征的阅读内容,会让读者产生亲切的好感,进而达到认同的感知感受。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少数民族读者阅读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较多(见表7-6)。
表7-6 少数民族读者阅读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

2.阅读的内因影响。只有秉承着积极的终身阅读态度,在生活和工作中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多元化的阅读,才是新时代的生存之道。读书无一定之法,书的类型不同,读书法就不同。没有哪种方法是全能的,也没有哪本书真的能够提供全部的读书法[9]。在阅读过程中,有时只靠坚持努力不一定会奏效,而如果为不同类型的阅读选择恰当的方法,往往能够事半功倍,所以对少数民族读者的阅读行为建立更科学的理解,变得愈发重要。大体而言,读者阅读分为博览、精读、泛读和查阅(见表7-7)。
表7-7 少数民族读者阅读行为的内因影响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