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一)强化顶层设计“共读共享”的生态圈
1.打造特色阅读品牌。让全民阅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就要立足当下谋长远,以方便群众阅读为目标,推动阅读型社会建设,增强少数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共建幸福城市、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活。通过制定全民阅读指标体系和《全民阅读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各县区开展各种各样的全民阅读系列活动。(1)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勤使用、多运用,在全体党员干部、公务员队伍中形成全覆盖;(2)打造阅读推广联盟,吸引图书馆、教育机构、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参与其中,通过线下活动长年不断地持续推广,举行“书香”阅读推广活动,不断扩大影响力;在节假日、图书展销会、民族节日等传统大型活动中,以图书推介、亲子阅读、家庭阅读、专家学者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
2.建设覆盖城乡阅读的“一张网”。积极探索城乡阅读书网建设模式。(1)塑造地方阅读品牌。着力创新阅读载体,开展丰富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开展市民读书节。4月23日到7月22日期间,培养全社会阅读风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氛围;开展朗读大会。教育局、宣传部、广电局、广播电视台及各种媒体等联合举办朗读大会,由比赛与表演展示两个重点环节组成;举办书展。方便大家购买各种类型的书籍,同时配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阅读活动,激发全民读书热情。(2)关注特殊人群阅读。重点关注贫困、关爱弱势、关怀边远,努力实现全民阅读资源均等化。①关注少年儿童阅读,开展多种形式。实施“书香童年”项目,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特殊儿童阅读帮扶工作。督促所辖地区政府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流动儿童的基本阅读需求。开展“百社千校”阅读活动,保障农村中小学青少年阅读;②关注农民工阅读需求;③关注贫困群体阅读,发挥全民阅读民生读本和惠民购书卡的阅读保障作用,推广数字化阅读,保障群众多元化阅读需求;④关注盲人阅读,配备一定数量的智能盲人阅读机,制作民生读本有声读物,免费发放给视障群体。通过关注这四类群体,实现阅读无死角。
3.以阅读服务促成阅读推广活动常态化。努力提供良好的阅读服务,积极营造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乐于参与、积极参与的阅读环境。(1)抓好免费开放服务。抓好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行政村(社区)文化活动室的免费开放工作,确保开放时间,让广大群众就近就便参加阅读活动;(2)抓好阅读推广服务。开展“传承民族文化·争做时代新人”的中小学生主题阅读活动、“书声之悦·小小朗读者”主题朗读活动、“你选书,我买单”惠民购书、开辟换书集市、开展“我的书房故事”征集活动、世界读书日百人千诵活动等形式多样、受众参与度高的、群众喜闻乐见的阅读推广活动,培育良好的阅读氛围;(3)抓好讲座服务。重点打造“公共文化大讲堂”,依托“中华德文化讲堂”“国学大讲堂”和“少儿阅读大讲堂”等载体,开展公益讲座。开设“群众文艺大讲堂”,举办各类群众艺术讲座、艺术鉴赏、艺术普及活动,提升广大市民群众的文化艺术和鉴赏水平;(4)抓好阅读培训服务。举办电子阅读屏管理员和“她空间”图书管理员培训,举办《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培训,培养建立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有理想、有情怀、有作为的全民阅读推广队伍;(5)抓好图书流动服务。合理设置图书流动服务车线路,进一步完善流动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新增图书流动线路,定线路、定时间、定地点,实现公交式服务;(6)做好阅读推广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当地新闻媒体的作用,深入街道、社区和农村,加大宣传力度,着力办好全民阅读的专栏、专题、专版,营造有利于全民阅读活动开展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同时,有效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开设微博、微信公众号,方便群众了解阅读活动信息,参与阅读活动,让阅读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