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文化设施建设

二、文化设施建设

(一)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

西部民族地区共有文化馆3061个、文化站7631个和图书馆727个,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基本按照县级行政区域设置,文化站按乡镇设置。虽然文化馆和文化站不以提供阅读服务为主要任务,但也有部分图书阅览功能和民族文化导读任务(见表3-3)。

表3-3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基本情况 单位:个

资料来源: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6[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399.

从“十一五”末到“十二五”末的西部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显示,“十二五”期间的西部公共图书馆数量增加了153个,总流通人次增长10.34%。增长前三位的地区分别是西藏、内蒙古和重庆(见表3-4)。

表3-4 西部地区“十一五”末与“十二五”末公共图书馆建设情况

资料来源:根据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整理。

(二)文化事业机构建设

信息传播是一个社会过程,是我们人性活生生的本质。通过这一过程,我们与他人互相联系,共同创造社会现实、建立关系和自我认同[10]。传统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大多囿于少数民族内部文化圈传播,没有借助信息技术广泛传播和融合。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应该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与阅读价值的挖掘,基于历史积淀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再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传播和信息化,可以实现更为广泛的多角度、动态化的民族文化展示,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文化事业机构数量的多少,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能力,同时也说明政府的重视程度,在行政管理时进行布局,对民族文化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具有重要的行政能力(见表3-5)。

表3-5 西部民族地区文化事业机构情况一览 单位:个

资料来源:国家民委.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389,397,395,393.

(三)文化设施建设面积

文化设施建设面积代表了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硬件指标,2015年西部地区的西藏、新疆、宁夏、重庆和内蒙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88.64平方米)(见表3-6)。

表3-6 西部地区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 单位:万人∕平方米

资料来源:文化部.中国文化市场统计年鉴2016[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364.

(四)阅读读物出版

2016年西部地区的出版业取得很大成绩,在图书出版和杂志出版方面,广西的种类和印数位居前列;报纸出版方面,内蒙古的种类和印数位居前列。少数民族文字类:图书出版中新疆、四川和西藏居前三位;杂志出版中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居前三位;报纸出版中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居前三位(见表3-7)。

表3-7 西部民族自治地方图书、杂志、报纸出版情况

资料来源:(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经济发展司编.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6[Z].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214-225.(2)中国社科院新闻与出版研究所.中国新闻年鉴2017[Z].中国新闻年鉴社,2017:793-800.
注:民族类包括少数民族文字版本的图书、期刊和报纸。

语言是民族文化中最能反映其文化特征的因素之一,世居同一区域并使用同一种传统语言的人们,在族群渊源、文化传统上往往具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因而语言通常被视为划分民族、族群的主要因素之一[11]。少数民族文字读物的出版在很大程度与民族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联,人口数量与读物出版出现正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