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卷设计与问卷样本
(一)问卷设计
课题组通过对西部少数民族阅读行为中所感兴趣的现象,存在于假设、阅读中的抽象关系以及可利用的阅读工具进行了问题建构,编制可靠的、有效的和可用的量表,通过不同的测量从不同的方面获得的各个问题的变量关系。其中,对阅读行为研究的某一特定现象的具体细节的了解,应该是问卷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调查以问卷调查方式来获取研究数据。问卷设计包括基本情况、阅读状况、数字阅读、民族阅读问项四个部分。在基本情况部分,以读者基本信息情况,如性别、年龄、收入、文化水平、民族等作为填答问卷的基本资料;在阅读状况部分,以阅读环境、阅读内容、阅读体验、阅读感受、阅读认知等内容进行了简要描述;在数字阅读部分,以数字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数字阅读的认识、数字阅读的内容等进行描述;在民族阅读部分,以民族文化认知、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阅读进行描述,并结合当地少数民族阅读具体情境进行了个人感受调查。
本问卷由很多选项构成,并且这些选项构成一个复合问题,试图揭示少数民族读者的阅读行为,以达到不能轻易用直接方法来观察的变量关系。因此,课题组想测量那些凭借我们对阅读理论理解而相信其存在但又无法直接感知的现象。本调查问卷设计有4个一级选项、100个二级选项和300个三级选项。对题项的选择均采用Likert7点量表进行测量,1—7依次代表“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的各个程度。为保证问卷选项表述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课题组聘请西北民族大学专家对选项进行把关、调整和修改,保证设计的选项符合少数民族阅读习惯,力求文字表述准确、选题可靠并无歧义,最终形成问卷。
(二)问卷样本数量的确定
从科学角度看,问卷调查对象越多,取样误差就越小,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就越可靠。但是对象太多,工作量大,反而可能影响工作质量。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样本量与取样误差之间并不存在直线关系。因此,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样本量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方面:
1.研究对象总体的性质。西部少数民族居住分布的离散程度决定样本量大小,离散程度越大,样本量也越大。
2.研究目的和研究经费。以公众阅读为目标,以公共图书馆读者研究为对象,选取容量适中的研究样本为好。
3.研究允许的最大误差和推论犯错误的概率。允许误差与取样误差不同,取样误差反映的是误差的平均值,它是衡量误差大小的持续性;允许误差则是用一定的概率水平以保证取样误差不超过允许范围,表明取样误差落在允许范围内的可能性。
(三)问卷统计分析
1.数据整理与分析。本问卷调查数据获得的原始资料和小型座谈会数据需要通过系统的整理与分析才能说明问题。数据整理的目的就是便于下一步的分析研究,通过数据整理,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数据整理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数量方面是检查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完整,是不是达到了研究所要求的数量要求;质量方面是检查收集到的数据是否可靠,是不是达到了研究所要求的质量要求。(1)列表。通过汇总各种统计资料的直观方法,依据问卷统计数据编制出各种统计表,这是确定和分析被研究客体各种特征相互关系的基础。(2)作图。采用直观图形表示显示问卷统计数据,通过图形显示规律。按加工层次的不同,用普通图、分布图和某些特殊图形表征来统计问卷调查数据。(3)数据分析。采用简单分析、逻辑分析和比较分析三种方法进行问卷数据分析,由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差异,三种方法所占比例也不尽相同。
2.问卷数据统计。通过事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获取有关信息和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编制相应的调查问卷,主要采用对3107份的问卷调查来了解各种基本情况,从而为分析做铺垫。问卷将首先进行预测来检验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再通过修改来进行正式的调查。整个调查过程遵循科学的实证研究程序进行。从实际的调查分析中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找出其主要根源,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
3.问卷统计工具使用。数字时代背景下西部少数民族信息行为分析,包括信息技术因素、民族文化因素、信息因素及信息环境等因素,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获取的3107份问卷有效数据,并利用Smart-PLS2.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利用调查问卷、相关文献资料数据,使用SPSS统计描述、统计检验以及量表分析。结合SPSS20做相应处理与统计分析。首先运用探索型因子分析来检验经过修订后的问卷结构:然后用描述统计的方法来分析各维度满意度和具体测试项目;最后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方程等方法来分析影响的各项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