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内涵与特征
(一)“阅读+”的内涵
1.“阅读+”的内涵。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都以中华文化为深厚土壤,离开了中华文化这个怀抱,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3]。只有坚守中华文化母体这个大前提,各少数民族文化才能绽放光彩。社会的文化特质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4],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少数民族文化体系,文化变迁是由科学因子与传统因子两种文化遗传因子相互博弈的结果[5],重视数字技术影响下的阅读方式的改变,把“阅读+”体现在宏观上的政策设计、中观上的阅读推广和微观上的个体阅读。“阅读+”有三个方面特征:代表了阅读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动能;适应了新技术条件下阅读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结果上形成新的阅读形态。其核心是开放、共享、创新,建立完善的阅读设施和健全阅读保障机制和全面的阅读服务体系,满足新时代环境下的少数民族群众的阅读需求。“阅读+”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部分是“阅读”,具体包括阅读政策制定、阅读领导机构设置、阅读组织建设、阅读推广、阅读活动开展等;另外一部分是“+”,包括内容十分广泛,即与阅读相关的文化、设施、出版、教育、传播等相关的内容。“阅读”是核心概念,它已从原有的个体阅读行为变成了全社会的阅读行为或大众阅读行动,“+”代表着融合、联合、整合、链接等的内容,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联合各行各业、各个部门加入其中、链接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见图8-1)。

图8-1 “阅读+”基本架构
2.“阅读+”有助于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阅读发展。伴随着信息时代基础设备(诸如手机、计算机、服务器、基站和光缆等)的逐步建立,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知识,人们对数字阅读的需求急剧上升。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凝聚力是每个民族都需要的,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体现在民族的情感归属上,他们有共同文化基因,并相互依赖。“阅读+”就是阅读能力的不断拓展,不断放大阅读能力效果的过程(见图8-2)。

图8-2 “阅读+”环境下的阅读能力拓展架构
凝聚力涉及信任和预期愿景,这种期望将积极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和阅读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学中,凝聚力被定义为合作的意愿,能唤起上述所有的内涵。凝聚力适用于个体之间的关系,亦适用于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而不管社会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1)在民族层面上,维持民族凝聚力的因素不仅仅包括文化和传承这种民族的核心利益,也包括用共同的文字、语言、习俗参与的统一的仪式和共同的教育制度,对民族历史文化故事和民族认同感进行交流,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民族凝聚力的提高。(2)在阅读层面上,维持民族凝聚力的因素,有些因素如故事、传说、宗教等可以用以建立阅读的凝聚力,但阅读层面上这些因素产生的凝聚力通常要比民族层面上的弱。因此,阅读推广的力量在于通过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即将许多人的能力和手段集合起来并投入到一个共同的目的中去。
(二)“阅读+”的基本特征
1.终身阅读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的教育阶段、学习阶段和工作阶段没有明显的界线,但阅读贯穿一个人一生的始终。阅读的核心所在是以吸取知识、信息、情感、社会价值为根本特征,文化即阅读[6],美国学者Michael Simmons于2018年提出了“5小时法则”概念,即每过一秒钟,人脑里的知识就会变得有点过时,就会变得不那么有价值。因此,每周学习时间不到5小时等于慢性自杀。就像每天都必须摄入一定的维生素一样,我们也需要保持一定的阅读时间和书本数量。人是没有办法决定自己出生和阶层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读书和终生学习,为自己塑造一个优秀的人格,实现个人的提高和阶段的突破。个人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不断的阅读取得,阅读总量主要表示读者阅读内容来源的宽广程度,也体现了个人的学习效率、思想品质和对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程度。对于社会阅读能力来说,图书的阅读量、阅读内容的建设和社会文明进步反映出的是社会环境和人文发展状况。
2.广泛阅读的特征。信息社会中的阅读,已经从单一的学习能力,转变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信息能力及生活愉快的综合能力方向发展,阅读必须大于至少要等于环境变化的速度。世界上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阅读是应对这一变化的最好选择,阅读能力也是一种速度的竞争;一旦学习速度小于变化的速度,就会落伍。进入信息社会后,阅读、学习、工作、生活已经融为一体,阅读能力呈现不断发展的状态。缺乏阅读不仅会对自己的整个人生轨迹产生长期影响,也会对子女的人生轨迹产生长期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是经济上的、心理上的和文化上的。
3.阅读共享的特征。信息∕知识本身是没有时间、空间界限的共享品,它不会因为别人索取得多,就会减少。特别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现在,只要愿意,就会有知识服务。21世纪,不阅读就无法融入社会,就会被社会淘汰,如事业无法进步、无法找到满意的工作、无法和周边的人沟通。在“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阅读+”的空间再造,是一个由单一实体阅读场所的物理空间向虚拟综合化网络空间的转换[7]。
4.快乐阅读的特征。“阅读+”是在国家倡导、社会支持、人们高度自觉自愿基础上进行的阅读,阅读既是工作态度,也是生活方式,更是日常习惯,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表现。阅读不再是一种压力或被动接受,而是一种身心愉悦的快乐,每个人都懂得如何通过阅读去获得自己最需要的东西。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子书等设备的普及,便捷、自由的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人们的阅读新趋势,又为人们的阅读增加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