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少儿阅读培养力度
(一)儿童阅读的特点
1.阅读主体转换的认识。孩子是家庭、民族和国家的希望,人们通常认为阅读的主体是孩子,实际上,亲子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有一个转换的过程。应以亲和、表扬、活泼、轻松、快乐为内容的兴趣阅读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21],在亲子阅读引导下,陪孩子读书正在成为今天家庭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
2.选择优秀儿童读物。针对0—6岁儿童心理、认知特点,让孩子从牙牙学语时开始就爱上阅读。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小开始,尤其需要从低幼年龄段开始奠定基础。低幼年龄段的儿童书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来科学地选择:0—l岁是宝宝认识书籍的关键期,书对于这个阶段的宝宝来说就是玩具,黑白卡片、翻翻书和布书等能让他们对书籍产生初步的印象;1—3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关键期,立体书、发声书、无字书、触摸书等融合了多种功能的图书,会让孩子爱不释手;3—6岁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画面明亮、色彩鲜艳、想象力丰富、选用不同材质印装的图画书,可以很好地刺激儿童的感官,引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3.阅读的目的应该是愉悦身心。一切功利性强的阅读都会扼杀孩子阅读的兴趣,尤其对于低幼年龄段的孩子而言,应该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真正喜欢上阅读。一个爱书的家庭中,好的书籍随处可见,家长要尽情和孩子在书海里畅游,对孩子会形成自然的熏陶。而且,父母需要根据低幼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观察、判断他们平时喜欢关注什么、讨论什么,给其提供适合的阅读条件,更好地引导阅读过程。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会更早地对阅读产生兴趣。
4.阅读是从被引导开始。儿童阅读推广需要完善“启蒙—兴趣—分级—通识—专业”五级阅读产品,着力丰富围绕阅读的数字化、测试、兴趣活动和文化交流,提供专业化的阅读服务。通过教师阅读推广,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更需要社会有关机构进行切实的导向,包括三个阶段:(1)图书推荐。(2)培养阅读兴趣,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筛选。当孩子有了一定翻阅能力时,阅读的自主性逐渐增强。(3)督促阅读,孩子上中学后,家长和孩子可以共读一本书。
(二)儿童阅读的引导
1.培养学前阅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人口大国已把学前阅读教育作为推进社会阅读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全面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任务,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更是进一步提出了关于学前阅读的教育建议。阅读实践发现,幼儿喜欢阅读以日常生活中他们熟悉的经验、事物为题材的图画故事书,以及生活认知书,对能引发其经验与情感体验共鸣的图画故事书尤为感兴趣。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在比较宽松安静的环境氛围中,依偎着父母,享受充满亲情的阅读过程。晚餐后和睡前阅读是孩子们喜欢的亲子共读的最佳时间。我们相信,亲子阅读能够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孩子们的日常事,会让家庭充满欢乐。
2.教师是重要的引导力量。(1)尽快在教育部门中明确阅读推广责任、建立推广阅读的相关责任部门,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对接,通过中小学教育体系推广儿童阅读理念,把阅读推广纳入教师的日常工作当中;(2)尽快把阅读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当中,把阅读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与老师的工作量、评估成绩和提升成绩挂钩。在实施分级阅读过程中,可以从儿童出发,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营造适合儿童的阅读环境,布置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个性阅读场馆,如低年级的绘本馆、童话馆、亲子阅读馆、双语阅读馆,高年级的小说馆、电影馆、科普阅读馆、创意写作馆等。同时制定分级阅读学校滚动书目,建设网上测评机制,激发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
3.读诗对少儿阅读启蒙作用明显。课题组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的儿童阅读多从读诗背诗开始的,有些少数民族则是从读家谱背家谱(类似于诗)开始的,对于培养幼儿阅读兴趣非常实用。
4.亲子阅读至关重要。家庭阅读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学习型家庭,是中国传统文化构建基本知识的方法与技巧[22]。在亲子阅读推广工作中,重点对象是大人而不是孩子。其中面临的挑战有两个方面:(1)很多家长并不认为阅读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阅读还停留在“买一本书回来让孩子阅读就可以了”。(2)在一些家长的观念里,阅读并不属于刚需。不少家长会花很多的钱给孩子辅导数学、英语,或者参加各种特长班,他们往往更看重功利性教育,而对民族文化传承重视不够。
5.注重阅读推广的创新。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乔斯坦·贾德曾说过:“最明智的父母,一旦给孩子吃饱穿暖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事情就应该去为孩子们选择出最好的书,带回家来,放进他们的卧室里。”幼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甚至可以陪伴、影响他们一生。作为父母,则需要和孩子一起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充满爱的阅读环境,让孩子爱上阅读就从0岁开始。如2007年深圳图书馆的“小桔灯”[23],2014年苏州图书馆的“悦读宝贝”[24],2016年浙江图书馆的“春泥计划”[25]以及民间的“快乐小陶子”[26]“安妮花英文图书馆”[27]等创新实践,都为少年儿童阅读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6.保障农村少儿阅读权益。相较于繁华的都市,对于一些西部民族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阅读情况令人担忧。有些孩子能够读到的书,可能只有课本,而“百社千校”等各种活动,进一步保障了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活动,满足他们的基本阅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