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面向“互联网+”的阅读推广转型

四、加快推进面向“互联网+”的阅读推广转型

(一)“互联网+”正在全方位挑战传统推广体系

我国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加速与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智能互联不断深化,阅读内容组织不断重构,阅读产品不断向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跨界竞争更加普遍,新的商业生态逐步形成。“互联网+”孕育了大量新组织、新业态、新产品、新竞争、新商业模式,对传统的阅读推广体系形成了新的挑战,包括:改变了传统推广版图,挑战传统推广存在的基础;模糊了推广边界,挑战彼此分立的推广体制;打破了阅读服务提供地域限制,挑战属地分割格局;改变了推广活动的组织模式等。阅读推广要适应“互联网+”融合发展大势,加快转型步伐,提高推广的效能,进一步释放推广创新的活力。

1.“互联网+”业务的创新特性改变了传统推广版图。当互联网由线上向线下延伸时,其推广理念、运作模式和发展路径都与传统业态明显不同,以技术业务创新解决读者阅读需求的“痛点”,对传统阅读推广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全面重塑阅读推广模式,让阅读服务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竞争更强。面对“互联网+”的创新,建立在传统推广体系之上的各个部门,是固守传统产业格局排斥新业态,还是将新业态纳入既有旧制度框架之内,或是重构推广体系,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

2.“互联网+”业务的融合特性模糊了传统阅读推广边界,挑战各自分立的推广体制,互联网的通用目的特征使其可与任何部门深度结合,孕育出兼具多属性的新业务新应用。传统阅读推广仅靠单一机构已无法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需要,如何才能厘清边界,划清权责,重塑跨部门协作流程和机制,发挥合力,实现无缝对接,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是“互联网+”背景下必须解决的问题。

3.“互联网+”业务的特性打破了阅读服务提供地域限制,挑战属地分割的格局。在传统阅读推广活动上,阅读产品或阅读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往往在同一地域,推广机构的推广活动也基本上限于所在行政区划和地域范围,但互联网“一点接入,全球服务”的特性彻底改变了基于地理位置的时空观,互联网的服务器放在什么地方,读者居住在什么地方,都已不再重要。

4.“互联网+”的网络特性导致传统上的现场活动、感观氛围、经验管理的旧模式已无法奏效。面对海量涌现、频繁迭代的“互联网+”业务,传统阅读推广在速度上难以跟上创新发展的步伐,难以对阅读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监测和分析,也无法对阅读推广进行精细化监管。如何构筑“信息主导”的推广新格局,形成全景式立体化数据资源视图,是阅读手段创新的重要任务。

(二)探索适应“互联网+”新形势的阅读推广模式

加快推进面向“互联网+”的阅读推广的转型,包括:重新审视阅读推广的前提,动态调整阅读推广对象和内容,支持“互联网+”的深化;不断深化从面挑战着传统推广体系。

1.从线下向线上延伸覆盖,思路向“支持创新”转变。加强跨部门协作,按细分业务类型确定职责分工。针对“互联网+”业务的多重产业属性,各部门之间主动加强合作。与线下传统业务拥有实体活动不同,“互联网+”业务具有跨地域、虚拟性、广泛性等特点。从总体上看,适应“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阅读推广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政策措施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争议,一些突出矛盾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要重构阅读推广体系并非一日之功。另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优化,而且经过较长时间努力才能建立比较完善的体系。

2.以规范促发展,进一步释放技术创新的活力,积极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尊重技术发展规律和阅读发展规律,坚持改革、开放、创新的理念,坚持多方参与的互联网治理原则。(1)动态调整监管对象和内容。“互联网+”改变了信息扩散特性,阅读推广不应一味“从线下向线上延伸”,任意扩充范围,也不应“削足适履”,简单用旧制度套用新业务,而是要尊重规律,着眼长远发展,最大限度地扩大阅读推广的社会效益;(2)支持“互联网+”的深化。当前“互联网+”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是阅读推广发展的希望所在,但也是线下传统业态形成的节点所在,冲击相对固化的传统推广格局。促进线上线下一体化双向推进机制,关键是要站在阅读推广效果最大化的立场,让不同类型主体间充分发挥主动性,把握好阅读服务质量,主动打破传统行政封闭制度,支持由市场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另外,在新业态发展初期,很多事情尚未定型或难以看清楚,线上线下的边界也在不断游动,推广部门要给“互联网+”的创新留出市场发展空间和试错容错期。

3.加强部门间、层级间和区域间阅读推广协作。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共享、全民参与。互联网淡化了网络提供主体的地理属市场主体的注册地、网络接入地、服务发生地等相互分离,要实现精准服务,必须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辅助技术手段,充分利用技术、设施、服务和能力,不断开拓创新的步伐,提升服务水平。针对“互联网平台+众多门户网站+众多读者”的组织模式,各个推广部门要抓住大型网络平台的独特地位和信息汇聚优势,倡导政府与平台合作推广,各尽其责,建立推广渠道。此外,要在推广规则制定、活动执行和效果评估等各个方面引入读者参与,维护阅读推广的社会型性和科学性。

(三)实施有针对性阅读推广策略

西部民族文化协同发展有利于国家文化战略的推进,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一脉相承,具有较强的相互融通性,这为阅读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方向指引和政策支撑。西部民族地区的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众多,也为区域文化阅读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地缘相接,有利于文化阅读资源的空间整合。

1.建立阅读推广联盟,打造综合性民间艺术合作区。西部少数民族艺术资源丰富,有戏曲、舞蹈等。探索建立少数民族阅读推广合作联盟、阅读合作基地、阅读示范基地,建立对口帮扶机制,探索开展区域性公共服务部门整合改革试点。阅读推广协同提供服务,推动阅读推广共建共享的阅读生态圈。

2.设立西部民族文化阅读发展基金,促进阅读推广协同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对阅读发展有着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充分发挥市场的整合作用,弱化不利影响的制度障碍,强化供给创新和创新开发模式,促进阅读推广资源有机整合。

3.强化供给创新,打造特色阅读推广模式。形成新文化创新业态,选择若干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区块,建设具有“产业、人文、阅读、社区功能”四位一体的特色阅读推广集群。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打造以特色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阅读空间,构建区域民族文化阅读推广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