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少数民族数字化阅读平台建设
(一)少数民族文字/语言阅读平台建设
数字阅读服务业务主要通过互联网阅读平台(自有或分销)进行,目前可分别针对Android系统、ios系统和Windows Phone系统来推出数字阅读APP“阅读”“听书”等产品,数字阅读产品体验。从四川省图书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建设“藏羌彝文化带专题”的实践看,主要内容为语言译制资源、舞台演出(歌舞、戏曲等)、手工艺制作等多媒体资源,资源开发局限于馆校、馆台、馆际之间的合作方式进行[38]。图文阅读,内容涵盖图书、杂志、漫画、资讯等海量正版内容。建立划分更细、更精准、更个性化的阅读服务平台,满足单位、个人、阅读机构对民族阅读的深入需求,实现民族阅读的充分共享和个性化利用,是阅读基地建设推进的方向。通过实现国内主要数字阅读平台的对接,融合多媒体终端、交互设备体验等手段,鼓励公众享受数字阅读,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通过搭建阅读平台载体,提升阅读服务能力,实现国家数字图书馆资源全民共享。
1.数字出版。视频、网站、QQ、微博、微信等平台,利用图文、音视频、H5(可以将文案、照片、音乐、视频、触发设计等多种表现形式综合)、一图读懂、网络直播、动画等全媒体手法对重要阅读内容进行滚动式的解读。因此,与传统出版相融合,全面创新数字出版模式,打造民族化竞争优势,走出民族出版产业自强之路,从源头上保障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础性战略阅读资源需求。
2.阅读服务。全方位组织、系统化揭示、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容的内在知识价值,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支持民族文化创新,使民族文化知识生产形成面向创新实际的知识服务化导向。
3.阅读推广。打破传统阅读管理机制与阅读推广方式对阅读推广创新水平和效率的制约,支持“阅读导向、知识多元、协同创新”的推广模式,与图书馆阅读服务系统相结合,构建各类组织机构的网络化阅读基础设施。
4.渠道拓展。传统媒体数字化在出版图书、原创文学、期刊、动漫作品为主,内容涵盖人文社科、小说文学、时尚生活、民族艺术、管理励志等多个类别,致力于打造“随身携带的图书馆”服务。
5.听书平台。拥有庞大的正版高清手机听书库。
6.数字娱乐。主要为电子游戏。建立西部区域数字技术共享服务平台、打造动漫游戏公共服务平台等,从多个方面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7.民族作家写作平台。给作者提供更好的创作平台,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编辑,在选题、策划等方面进行挖掘。把文学创作、内容生产、出版、发行、传播做得更好。首先要在作者的认知上打破局面,从优质的作家入手,然后由一线作家带动二、三线作家,并通过大赛寻找接班人的方式,由名家、大家来寻找,“传帮带”接班人。全民阅读的不断推广,做一个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公益文化交流平台,把线下零散的活动统一放在一个平台上。
(二)建设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
基于知识服务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依托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和数字出版先进经验,创建基于知识服务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资源平台,引入人联网及群体智能模式实现信息采集与更新,对少数民族文化信息采集方法、数据存储及处理模式进行科学设计,逐步构建一个西部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服务型的资源数据库,以其权威准确、开放共享、科学实用的特征为西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及对外交流提供强大的数据处理和知识服务。
数据库主要从历史、传说、源流、民俗、方言、艺术、人物、民居、服饰、山水、诗文、宗教、饮食、分布、产业等多方面、多媒体、系统性地展示民族文化,旨在为数字时代背景下西部地区民族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挖掘与开发、丰富数字阅读内容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建设一个内容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开放、信息共享的基于知识服务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据库。数据库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基于大数据架构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资料、存储及处理模式设计;基于人联网及群体智能模式的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信息采集及更新方法设计;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传承及推广数据库建设;西部少数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与数字阅读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