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来创新阅读学理论研究

二、通过学科交叉研究来创新阅读学理论研究

(一)不同时期阅读研究有着不同的内容

近十几年来,国外阅读理论研究有明显学科交叉趋势,综合了语言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人种学、大众传媒等多门学科成果,对阅读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综观阅读史的发展,从纸质阅读发展到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结合、从藏书楼到智能手机,再到眼下正在崛起的数字文化强国,这正符合现在的中国发展逻辑,也正符合阅读的发展趋势,将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结合起来便能够促进阅读的全面发展,在传统阅读所依据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上结合信息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等的技术手段,进一步确立阅读理论的理论架构。而国内学者近年来也开始把认知心理学、语言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等的理论注入阅读理论研究中,在学科交叉的融合中开辟了阅读理论研究的新方向。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学科研究下的阅读动机、阅读心理机制、阅读性质、阅读效应、阅读价值等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国内阅读的研究内容和对象相对单一,多以学生群体为主,研究内容基本都以图书馆和学校为背景。因此,引入多学科进行阅读学研究势在必行。

(二)阅读理论与阅读实践的互动

随着阅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传统阅读的理解也开始改变,如,不再将阅读主体局限于个人行为,而是把全民阅读看作是寻求文化与知识结合点的过程;也有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把阅读看作是信息传播方式及知识获取渠道;还有学者将阅读看作是联系和协调个人进步与国家发展关系的一种机制或制度等。这些阅读研究并没有进行细致的分类,大体上都是研究领域内的研究对象而已,如果要作为理论创新还是需要再加以区分和研究讨论。目前,对于少数民族阅读研究远远不够,必须结合现在非传统阅读的形式对传统阅读的不足进行优势互补。比如,近几年开始兴起的新媒体阅读、微信阅读、网络阅读、电子阅读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阅读所难以达到的阅读效果。

(三)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数字阅读研究受到关注

数字阅读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在当下的一个热点领域,数字设备、阅读方式、阅读链接、内容生成、阅读互动等的阅读新行为,已经成为阅读“转场”重要趋势[76]。比较而言,我国数字阅读研究起步较晚,大约在20世纪末,研究主要集中于网瘾、网络文化、多媒体技术、网络文学等领域。近年来,因为受到阅读史、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影响,数字阅读研究视野进一步拓宽。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阅读方式在20年间经历了剧烈的载体转型,与传统的纸质阅读方式相比,在阅读方式、传播形态、阅读载体等方面,数字阅读是一种迥然相异的阅读方式。一些研究议题主要集中于手机阅读、微信、阅读平台与理论适用性。

(四)数字时代背景下的阅读研究是多维度研究

对于数字阅读这一新型阅读方式,我们是否可以完全袭用纸质阅读的研究理论?西方相关研究理论是否可以用来分析我们自己的现实问题?仍然需要学者视理论的不断探讨及阅读实践发展情况而定。主要包括两个维度:

1.阅读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从获得的成果看,数字阅读研究越来越得到学者们的关注。从研究内容和方法看,也反映了数字阅读基础议题研究薄弱、研究范式之不规范,因为数字阅读理论都是基于传播学,形成了大量解释框架和方法。

2.研究议题倾向于阅读中的各种关系建构,从读者与图书馆关系、阅读平台建设、线上线下图书分销到出版社与读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