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环境变化

一、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信息环境变化

(一)数字环境下信息行为的变革

数字技术的产生,改变了少数民族以往所处的信息闭塞的环境,信息环境的改变使信息利用的情境发生变化,进一步促使他们不断改变着自己的信息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获取环境的变化。新的信息获取情境摒弃了传统信息资源粗放型的组织方式,通过信息整合和资源聚合的方法,将不同民族需要的信息内容、不同语种的信息内容和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细化,通过多元化信息渠道,以文字、符号、视频等多种途径推送。信息环境呈现出“链式→树式→网状”的演进过程。从本质上看,这种演进改变了以往信息传播路径,提升了信息服务的黏度,适应了少数民族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2.信息服务情境的变化。技术手段的多功能化、多层次性和智能化,改变人工信息服务的高成本和低效率,尤其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信息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强化了以技术手段替代人工服务的趋势,用户对原有静态的、延时的和时空限制的传统信息服务情境不再满足,而是需要不受时空限制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尤其对于少数民族而言,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信息服务更为重要。

(二)数字阅读的社会扩散效应

1.信息利用环境趋同。少数民族阅读呈现出阅读方式多样化态势,阅读选择发挥的效应主要体现在阅读层次上。无论是是傣族还是景颇族,或是其他少数民族群体,他们阅读目标专注是共同的特点。民族生活条件、文化环境、传统观念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是他们对生活目标、发展目标的追求,也是导致他们阅读的原因。以生物共生为蓝本的“共生学”(symbiotic studies)最早由德国微生物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1879年)提出,他认为共生是不同生物密切生活在一起(Living together)的方式。20世纪中期,有人还把共生概括为两个或多个生物相互依存程度达到平衡的状态。1970年美国生物学家马古利斯(Lynn Margulis)提出“细胞共生学”,1981年又进一步提出“生物共生学”,指出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共生互利中使自身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费孝通(2006年)指出“所谓同类意识,也就是指有相同人格承认”[10]。肖巍等(2017年)认为,从共生学角度看,各民族(族群)共同构成一个共生系统,民族单元(族群)之间就是共生关系[11]

2.数字阅读具有共性。随着全民阅读战略的实施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阅读的快速发展,边疆偏远民族地区的阅读资源聚合和扩散速度得到极大提升,而以数字阅读为代表的新型阅读为读者创造出了新的阅读方式。民族地区年轻人读书时间短、读书数量少已成一种普遍现象。很多人对读书的热情,远远不及电脑、手机。人们在“读”字上下功夫不够,阅读还是要靠读者自己[12],对于部分学生因沉迷手机、电脑而减少阅读的情况,与其批评电子产品的“诱惑”,不如努力营造阅读的氛围,培育阅读的习惯,让读书也成为一件富有诱惑力的事[13]。手机的普及对阅读的需求越来越大,媒体、出版企业加快了数字化进程,以满足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而在阅读内容方面,随着民族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宽泛,对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教育提升和民族地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数字环境下的阅读价值取向

数字环境下,少数民族用户信息行为较之于传统信息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行为的不断改变,必然影响到信息获取、信息搜索、信息利用等方面的变化。数字阅读在群体认同层面上,形成了以阅读内容、兴趣为中心、信息共通、信息共享为连接点的“圈子”式文化部落体[14],阅读行为的变革体现了用户信息行为的价值取向。

1.省时省力原则。人类所有的劳动都奉行了省力原则,信息行为也不例外。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的获取完全摆脱了原始的信息获取形态,在获取信息时,用户没有必要再通过烦琐的程序,而是通过最小努力来实现。新技术支持了用户的省力行为,通过点击、链接、复制、照相等功能,很容易实现信息获取的目的。

2.层次递进原则。数字环境下,用户信息获取可以实现层次递进目标,如链接式搜索、一站式服务、大数据推送等,能够把一个点的知识变成一个单元的知识,如果进一步递进的话,还可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或知识圈。因此,数字环境下用户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实现与运动关联的知识,这种阅读不同于传统线性阅读的章节环环相扣,而是一种在主题引导下的树状式知识扩散和网状式阅读链接,是一种全新的、跳跃式的、有新体验和惊喜感知阅读过程。

3.信息生态圈原则。少数民族传统信息的需求和获取都是孤立的,是用户信息行为的个体事件。数字环境下的用户信息行为,都是相互联系的。(1)数字环境架构是由第三方搭建,信息内容也由信息机构提供。这个数字环境也会因为用户信息需求的不同而不同,如社会用户信息环境主要根据大众用户的上网、工作学习、消费而搭建,企业信息环境主要根据企业生产、销售、市场等特点进行设计,专业信息环境则对用户信息需求进行更为细化的服务等等。(2)用户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又影响到其他人的信息行为。如信息分享、信息交互、信息扩散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广泛的信息生态圈,由各种信息行为、各类信息需求和多种信息服务层次构成的信息生态圈。

4.情景融合与信息增值原则。用户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是通过一个情境来实现的。一般情况下,用户对自己熟悉情境的使用率会高,在这一情境下会形成信息行为的习惯。而在数字环境下,情境不再是单一的或孤立的,而会出现不断的融合,并且不断增值。如传统单一的媒体界,已经呈现出大融合的趋势,报纸、广播、电视等不仅在内容出现了“中央厨房”式的融合,在技术手段的应用上也体现了融合态势,纸读本、电子版、微信、APP等配置形式不断涌现,使用户处在一个不断延伸的信息生态圈中,信息需求得到极大满足。情境阅读层次主要表现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标题阅读,即读懂核心意识;第二层次:文本阅读,即领会文本要意;第三层次:主题阅读,即选准某个具体文章、图片进行阅读;第四层次:听书内容,主要有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古诗词、养生知识、宗教经文、文化娱乐(歌曲、音乐、戏曲、相声、评书、朗读)、讲座、讲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