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战略的提出与阅读立法的实施

一、全民阅读战略的提出与阅读立法的实施

(一)全民阅读已经成为国家文化战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历史性地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此后,中央从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多角度对全民阅读提出明确要求,倡导和推动全民阅读,使全民阅读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2016年我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582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47%。在这方面,英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人数占总人口的58%。2013年,国务院法制办决定将全民阅读立法工作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这一法规对全民阅读活动的持续开展提供了重要动力和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任务,是一个重要起点。近五年来,“全民阅读”已经成为社会热词。改善国民阅读状况,需要各级政府发挥强大的动员能力,也需要社会各界长期的关注和热情参与。江苏、湖北、辽宁、四川、吉林等省份和深圳市相继出台了全民阅读地方法规,其他许多省份也正在积极开展全民阅读立法工作。

(二)各地积极推出落地政策

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促进阅读发展的相关政策。从中央到各部委的工作规划中,从组织建设和工作层面来看,全民阅读机构不断向下延伸,阅读推广工作被广泛写进各级政府责任体系。同时,我国全民阅读工作尚缺乏统一规划。截至2017年9月,全国31个省(区、市)的210个城市,共落地800多家亲子图书馆,拥有1.2万多名领读者……[28]过去的五年里,悠贝和众多阅读推广机构在全国累计开展的阅读活动数以亿计,持续地影响各地打造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城市等。2014—2017年,连续四年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全民阅读”纳入其中。2017年《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已到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征求意见阶段,这无疑是顺应了民众诉求,契合了时代发展大势,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要求的具体行动,更是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

(三)用国家力量保障全民阅读

“十三五”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公共文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关于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意见》,以及起草《文化馆章程》和修改《公共图书馆章程》等,对文化服务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用法律制度促进文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建立有效的法制保障机制,实现全社会阅读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使阅读服务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有效率。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文件及其他行政手段来保证全民阅读的有力推进。2.通过明确政府、单位、公共图书馆的职责,不仅保障所有公民的阅读潜力,并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建立普惠型阅读服务福利制度,是一项保障阅读长期性的制度安排,能够实现全民阅读的永久性、可持续性健康发展。3.大力推动大众阅读活动的开展,积极推进纸电两种介质进行阅读,纸电“一起读”业态逐渐成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