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高血压危象

一、定义

二、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治疗方案

(一)一般的发病机制

(二)不同类型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及相应的治疗选择

三、高血压危象的诊治策略

(一)高血压危象与慢性高血压诊治方面的区别

(二)高血压危象的诊断与治疗

(三)高血压危象治疗的流程

四、高血压危象具体药物的 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ACE抑制剂

(二)α1受体阻滞剂

(三)利尿剂

(四)中枢α2受体激动剂

(五)α1非选择型β受体阻滞剂

(六)硝普钠

五、特殊类型高血压危象的处理特点

(一)主动脉夹层

(二)脑血管意外

(三)先兆子痫

(四)终末期肾病

第二章 急性消化道出血

一、流行病学

二、急性消化道出血病因

三、主要临床表现

1.呕血

2.黑便

3.血便

4.粪便潜血阳性

5.血容量不足

四、主要诊断方法

(一)病史和体格检查

(二)内镜检查

(三)消化道造影

(四)血管造影

(五)核素显像

五、诊治流程

六、紧急处理

(一)临床评估

(二)循环复苏

(三)区分上消化道出血还是下消化道出血

七、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一)无并发症的治疗方案

(二)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三)消化性溃疡

(四)Mallory-Weiss综合征

(五)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八、急性下消化道出血(LGIB)

(一)肿瘤

(二)血管畸形

(三)憩室

(四)痔疮

九、急性消化道出血的预后

第三章 重症患者的胃肠功能障碍

第一节 概 述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与病情严重度的关系

第二节 定义和诊断分级标准

一、肠功能衰竭与肠功能障碍概念的演变

二、肠功能障碍的评分和分级

三、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类型

第三节 腹腔高压及其对全身的影响

一、腹腔高压的定义和分级

二、腹腔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三、腹腔间室综合征的分型及临床表现

四、腹腔间室综合征的诊断

五、腹腔间室综合征的预防

六、腹腔间室综合征的治疗

第四节 肠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

一、改善机体的灌注和组织氧供

二、肠内营养

三、肠黏膜特殊营养物

第四章 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监测及保护

一、肠黏膜屏障的组成

(一)机械屏障

(二)化学屏障

(三)免疫屏障

(四)生物屏障

二、肠黏膜屏障损伤的机制

(一)肠黏膜机械屏障损伤

(二)肠黏膜化学屏障损伤

(三)肠黏膜生物屏障损伤

(四)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

三、肠黏膜屏障功能的监测

(一)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测定

(二)细菌易位检测

(三)血浆内毒素含量

(四)肠黏膜组织学观察

四、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

(一)肠内营养(EN)

(二)特殊营养素

(三)改善肠道微生态环境

(四)促进胃肠道运动及功能恢复

第五章 肝 衰 竭

一、急性肝衰竭(ALF)定义

二、病因

三、病理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一)肝性脑病

(二)黄疸

(三)凝血功能障碍和出血

(四)肾功能不全

(五)感染

(六)其他

六、实验室检查

1.血清胆红素测定

2.血清转氨酶

3.血清胆固醇与胆固醇脂

4.血清胆碱酯酶活力

5.人血白蛋白

6.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7.凝血因子测定

8.其他检查

七、分类及诊断

(一)分类

(二)分期

(三)诊断

八、肝衰竭的治疗

(一)综合治疗

(二)人工肝支持治疗

(三)肝移植

第六章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动脉瘤性SAH的流行病学

二、临床表现

1.头痛

2.意识障碍

3.恶心、呕吐

4.癫痫

5.神经系体检

三、诊断

1.脑GT扫描

2.腰穿

3.脑血管造影(DSA)

4. GTA、MRA

5. Hunt&Hess脑动脉瘤和WFNS脑动脉瘤分级

四、动脉瘤性SAH的治疗

1.控制血压

2.抗纤溶药物

3.脑室外引流

4.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GVS)

5.治疗时机

6.脑动脉瘤的处理

五、脑动脉瘤性下腔出血患者的预后

第七章 脑梗死与缺氧性脑病

第一节 解剖学基础与临床病理生理

一、解剖学基础

二、临床病理生理

第二节 脑 梗 死

一、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

二、脑栓塞

三、腔隙性脑梗死

四、无症状性脑梗死

五、脑梗死的治疗

第三节 缺血性脑病

一、概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与治疗

第八章 血行性感染

一、病原学

二、细菌侵入体内的途径

1.皮肤化脓性感染

2.脓肿

3.深部化脓性炎症

4.手术

5.外伤

6.各种插管、导管检查

7.各种注射、穿刺

8.继发于其他疾病

9.内脏破裂或穿孔

10.继发于治疗

11.输注污染液体

12.原因不明

三、发病机制

(一)病原菌的来源

(二)宿主反应

四、病理

五、临床表现

六、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检查

2.血生化检测

3.水电平衡和血气分析

4.急性期蛋白

5.影像检查

6.病原学检查

七、治疗

(一)液体复苏及脏器功能支持

(二)抗菌药物

(三)感染灶控制

(四)生物反应调整疗法

(五)其他辅助治疗

八、预后

九、预防

第九章 肝胆道感染

一、胆囊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二)诊断

(三)治疗

二、重症急性胆管炎

(一)病因

(二)病理学及微生物学

(三)临床表现

(四)辅助检查

(五)特殊类型的胆管炎

(六)治疗

(七)预后及并发症

三、肝脓肿

(一)流行病学

(二)发病机制

(三)病理学和微生物学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