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血管畸形
2025年08月10日
(二)血管畸形
血管畸形是导致LGIB的常见病因,约占6%,在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严重消化道出血中所占比例更高。其中以结肠血管畸形更为多见,常为多发性,多分布于右半结肠和盲肠,可能与右半结肠肠壁张力较高有关,老年人更多见。临床表现可以为大量血便、黑便、便潜血阳性和缺铁性贫血。血管畸形出血常反复发作,可以自行停止,但同一患者每次出血表现和严重程度可以不同。
血管造影和内镜检查都可以帮助明确诊断。血管畸形的血管造影表现包括:静脉引流延缓、静脉提前显影、异常的小动脉丛显影等。内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平坦或轻微隆起红色病变,有的呈蜘蛛痣样改变。内镜诊断的敏感性约为80%,但严重贫血患者内镜表现可以不明显,内镜吸引或镜头碰触引起的创伤有时可能会导致误诊。除非内镜下见到活动性出血或血管畸形处附有凝血块,否则内镜发现血管畸形并不能证实就是出血的肯定原因,需要排除其他病因。
垂体后叶素和生长抑素静脉持续滴注对于控制血管畸形出血有一定疗效,但停药后再出血率高达50%。血管造影发现出血部位后,超选择性动脉插管并灌注血管收缩剂和栓塞治疗,止血成功率可以达到70%~90%,但停止灌注后再出血率为22%~71%,还是需要进一步内镜或者手术治疗。
内镜治疗血管畸形出血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用的是热探针热凝去除畸形血管,成功率接近90%,主要并发症为肠穿孔,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4%~50%。对于活动性出血灶,还可以用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硬化剂注射和止血夹止血,有报道其止血成功率与热探针热凝治疗接近,但缺乏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