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腹痛是急性胆囊炎的主要症状。发病初期,患者常有上腹部或右上腹的阵发性绞痛,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常于进食油腻食物或饱餐后发作,通常夜间发病多见。高脂饮食能使胆囊加强收缩,而平卧又易于小胆石滑入并嵌顿于胆囊管。随着疾病进展,胆囊胀大,胆囊压力增高,常转为持续性右上腹疼痛,可放射到右肩背部。当胆囊炎者刺激邻近腹膜,则疼痛定位更为明确和突出。随着腹痛加重,常伴有发热。当合并胆道感染或转为化脓性胆囊炎或坏疽穿孔时,常有寒战高热及严重全身感染症状。高龄患者尤其危险。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常有上腹部不适等不典型症状。在进食油腻食物或由于体位变化时,胆囊结石坠入胆囊颈部,引起梗阻,诱发胆绞痛,如梗阻不能及时解除,则发展为急性胆囊炎。
(2)体征。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有右上腹压痛、肌紧张、Murphy征阳性的体征。有时可触及胀大的胆囊。部分患者可有黄疸。穿孔患者可有右侧腹部为重的腹膜炎。危重患者和部分高龄患者,并发非结石性胆囊炎时,患者有时不能明确表达症状,体征较轻,难以明确诊断。
2.辅助检查
(1)血象。常有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在15×109/L左右。当病情发展为坏疽穿孔等严重情况时,白细胞可达20×109/L以上。
(2)肝功能。轻度黄疸,血清转氨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当血清胆红素大于85μmol/L时,提示有胆管结石、梗阻或胆管炎,合并有肝损害。患者血清淀粉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提示有排石过程或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狭窄。
(3)B超。诊断胆囊炎的首选技术手段。B型超声的探查距离大约在6cm之内,超过这一范围,探查结果的准确性受限。胆囊通常情况下在这一范围内,而且胆囊与腹壁之间不易受到肠气的影响,比较容易得到准确的判断。通过B超,可发现胆囊的大小、是否饱满、胆囊壁厚度、有无结石、结石的大小、结石的位置、活动度及胆囊周围有无积液、胆管的宽度等,超声还可以同时检查肝脏、胰腺、泌尿系统的情况,为诊断、鉴别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重要帮助。而且超声具有无创、方便、廉价、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是本病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不再需要进行其他的检查。B超是一项操作者依赖性的检查工具,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由于胆囊炎的发病率较高,为腹部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也较易训练出熟练的超声医师。但是,超声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率不高,当胆总管增宽、血清胆红素增高时,应行进一步检查。
(4)X线片。阳性率低,目前已不作为本病的常规辅助检查。但当X线片显示胆囊区有气液平面时,应考虑到气肿性胆囊炎的可能。
(5)CT。可见胆囊大小、胆囊周围状况等情况,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特别是对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超声诊断率不高,CT诊断率明显高于超声。
(6)MRI。通常情况下,胆囊炎的诊断不需行MRI检查。但是,当胆囊结石患者有黄疸或者疑有胆管结石时,特别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前,疑有胆管结石时,应行MRCP检查。MRCP对胆管结石的诊断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以显示胆道系统是否通畅,为明确胆囊、胆管占位的性质提供帮助。但是,MRCP仅仅是诊断手段,而且对于壶腹部的小结石诊断,不如ERCP。
(7)ERCP。不仅可以确定有无胆管结石,而且可以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解除梗阻。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是十分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但是,与MRCP相比,ERCP是一种有一定创伤的诊治手段,有发生出血及穿孔的危险。
当胆囊结石患者有胆总管增宽、黄疸或有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应首选ERCP。如果ERCP不能明确诊断或显影不良,应行MRCP检查。当疑有胆管结石,而胆总管不宽或无黄疸时,应首选MRCP。如果MRCP发现有胆管结石,则应行ERCP,然后考虑行胆囊切除术。
(8)腔内超声。可发现普通经腹壁超声不能发现的小结石,对不明原因上腹部疼痛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9)99mTc-HIDA的胆道排泄造影。对于诊断有困难的患者,可行99mTc-HIDA的胆道排泄造影。但是,这一检查手段费用昂贵,仅部分大型医院拥有设备,而且患者还要遭受一定剂量的射线,使用范围受限。
3.诊断分型
胆囊炎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可分为如下类型。
(1)急性单纯性胆囊炎。炎症较轻,胆囊稍肿胀,胆囊壁轻度增厚。此型胆囊炎由化学性刺激造成,经治疗后易于消退。
(2)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多由继发细菌感染所致。胆囊肿大,胆囊壁各层均有炎症改变,有脓性渗出物。胆囊内胆汁混浊或呈脓性,胆囊与周围粘连,有时形成胆囊周围脓肿。
(3)急性坏疽性胆囊炎。胆囊极度肿大,表面发黑,壁薄,胆囊内可有气体。如果胆囊壁坏死穿孔,胆汁或脓液流入腹腔可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或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胆囊炎有两类特殊类型的胆囊炎,即Mirizzi综合征和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Mirizzi综合征可有反复发作的胆囊炎、胆管炎及梗阻性黄疸,实质上是胆囊结石或胆囊炎的并发症。Mirizzi综合征分为4型。Ⅰ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Ⅱ型:形成胆囊-胆管瘘,但瘘口小于胆管周径的1/3。Ⅲ型:形成胆囊-胆管瘘,但瘘口小于胆管周径的2/3。Ⅳ型:胆囊-胆管瘘完全破坏胆管壁。
4.鉴别诊断
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超声及其他辅助检查,大多数急性胆囊炎都能确诊,但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1)急性阑尾炎。高位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急性胆囊炎类似,鉴别要点在于详细分析病史、根据超声及CT等辅助检查有无发现胆囊病变。
(2)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常并发于急性胆囊炎或胆绞痛后,其腹痛范围偏左,并呈持续性疼痛,血尿淀粉酶增高等,应注意加以鉴别和及时处理,防治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及发展。
(3)胃十二指肠穿孔。有突发腹痛,很快波及全腹,呈板状腹及膈下游离气体等,易于鉴别。但是,如果十二指肠较小穿孔或穿孔很大为大网膜堵塞、包裹,形成局限性腹膜炎时,则不易于鉴别。部分此类患者常有瘀胆,超声有时也不能确诊,此时腹部CT有助于两者鉴别。
(4)胆囊癌。胆囊癌患者常有胆囊结石及慢性胆囊炎。通常,胆囊癌可有胆囊周围的浸润,CT、MRI有助于胆囊癌的诊断。但是,当胆囊癌可以发生急性胆囊管的梗阻,诱发急性胆囊炎,此时,诊断困难。一部分胆囊癌为急诊胆囊切除时才得以确诊。
(5)其他。肝脓肿、肝癌破裂、右侧腹膜炎、右肾结石等。
对于急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中,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检,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避免误诊。特别是对于既往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出现腹痛时,应注意排除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否则,可能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通过临床表现、超声及其他辅助检查,慢性胆囊炎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注意排除消化道肿瘤。